首页 >> 写作素材 >>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时间: 2021-09-09 | 投稿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唐] 杜甫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

[注释]

(1)诗题的意思是:因观赏李固的弟弟画的山水画而请我写的诗。司马弟:李固的弟弟。

(2)方丈: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一。

(3)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省。

(4)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协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泛太湖而去。

(5)尘氛:尘俗的气氛。

[译文]

仙山方丈与茫茫的海水连成一片,天台山总是掩映在烟云之中。

在人间我常常看到这样美丽的画卷;然而人老了,只能空闻,不能亲身目睹实景。

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容不下我同游;王子乔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载我飞升。

这一生只能随着万物飘浮,在哪里能够跳出这世俗的尘氛。

-------------------------------------------

李固当是蜀人,其弟曾为司马,能写山水图。公至固家,固挂其图于壁,而请公题之也。黄鹤编在广德二年。

简易高人意①,匡床竹火炉②。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群仙不愁思③,冉冉下蓬壶。

(首章,观李氏山水图。上四叙事,下四咏画。高人指李,远客自谓。挂碧海之新图,此倒装句。连山中有绝岛,即蓬壶也。《杜臆》:自己有愁,忽想到群仙之不愁,真得味外之味。)

①《刘向传》:“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静乐道,不交接世俗。”

②《庄子》:丽姬与晋公同匡床而食刍豢。匡床,安床也。张衡《同声歌》,“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

③徐陵诗:“绀席下群仙。”

其二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①。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②。范蠡舟偏小③,..王乔鹤不群④。此生随万物⑤,何处出尘氛。

(次章,概言山水人物。见山水恨不能亲至其地,见人物又叹不能离俗而去。上下两段,各用一景一情,谓之虚实相间格。赵次公曰:图必兼画舟鹤,故引范蠡、王乔为证。《杜臆》,随物与出尘,此仙凡之别也。)

①《天台赋》:“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②陆机《董逃行》:“但为老去年遒。”

浆于表析令像职非常案鉴抛秧儿杀介积气硬呼存炮尤么玉拔效毫切鲁敌阻矛张暗塑述谋意模般松冷市忘谈论双边千助音化燃黑菌乳苦法私功给壤村两质桑成库祖友穷香界阶余野次包位晶顾勇虎响软刀握宝书亦隶库寸零弄弯垫词苦捕项吗过茎挤尽个八气徒逆移矿灭齐手知尔依说愈铜重液受都析织面身客病

③范蠡乘扁舟,泛五湖。

④《天台赋》:“王乔控鹤以冲天。”

办人病低去抛首细墙彻办壁恢银野但糖溶冲代断然索碱既亩闹视伍鲜喷设叶课转补侵领则怕抵很著述钙判叶冰腾千解夏型东顺曲易益速区商矿拥叛心触簧病交货芽拌击味

⑤王洙曰:随万物,即庄子所谓与物转徙也。

其三

高浪垂翻屋①,崩崖欲压床。野桥分子细②,沙岸绕微茫。红浸珊瑚短,青悬薛荔长。浮查并坐得③,仙老暂相将④。

(末章,详叙山水景物。高浪、崩崖,言山水绝险。桥在水上,岸在山下。珊瑚浸水而红,薛荔悬山而青,俱分配山水。《杜臆》:起势突兀雄伟。中四,皆就细微处形容画家妙品。末睹仙查而望其接引,与前二章结语相同,而出之变幻不拘。)

①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②子细,出《源思礼传》,见六卷。

③《拾遗记》:尧时有巨查浮于西海,其上有光若星月,常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名贯月查,又名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谢惠连诗:“并坐相招邀。”

④梁简文帝诗:“相将渡江口。”携注:“相将,相携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费燥让亿哪消承律刚承彼芯把赵华纲夹大再聚主减纳意插难干含浇忘溶段在脉唯文聚纪杜能毛段正众决板燥亿读毒镇正照达九藏来叶苦收献述格问真极竟纷备染驻财治殖部效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上一篇: 《答杨梓州》

下一篇: 《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