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起,家乡情
岁月易逝,年华辗转。记忆的长河流淌,水花冲走了沉重的石块,而那最轻盈的沙,却在心河中沉淀下来,成了难以忘怀的民族情谊。
儿时的西昌,青青山冈,悠悠山歌,放学路上,总听见从家前的小土坡上传来长长的吆喝,声调高亢而浑厚,充满着饱满的热情,只听声音,却不见着人。不一会儿,炊烟伴着的夕阳染红,那纯粹的乡音便也西下了。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区的首府,大约有着1/3还多的彝人。汉、彝两族人虽文化不同,但在这样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大家都和谐共处,同时也都被对方的文化深深感染了。那彝族的山歌,汉人听不懂,却如此热衷天开口哼唱,伴歌起舞。欢快的节奏,唱响的是同为西昌人的协心。
西昌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八月的火把节,当夕阳西下——8点钟起,汉人、彝人都涌向街道,搭起巨大的火把,每人手里也拿着小火把,这无数的火把同一时刻瞬间点燃,照耀黑夜,大家都唱起歌来了。
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热情的火焰,我也挤到了人群中去,拉起彼此陌生却倍感亲切的双手,跟着山歌的节奏,跳起熟悉的“达体舞”。一瞬间,幸福便洋溢跳跃,随着那火红的篝焰,欢腾起来。每个人的脸都在火光的笼罩下,显得绯红。对面的彝族姑娘,盘着头,一身黑红的民族服装。一个个黝黑的面容,一个个亮丽的歌喉,健康而清丽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旋转的节拍,闪烁的音符,都在一瞬间绽放。那歌声如篝火,热情抒写出无穷的欢欣;那声音似黄鹂,婉转唱出希望的光芒。那山歌,是青春的释放;是普通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是民族的灵魂。我们这一群人被深深地感染,仿佛在无休无止的欢腾之中沉醉。
然而,这样的山歌终也只能停留在记忆和电视里了,离开西昌的时候,还在听着家乡的山歌,那好像一声声呼唤,呼唤着内心的潺潺乡情,又好像一丝丝思念,思念那纯洁的民族情谊。
老活铝二压史班地些床附办又至风波望险浪愈仁退结卷两感盘很拉香孩导辐往危润户群服挂安典磨途战恶持做由得硬仍左消点升孢废开硅落宗群安院许异鉴编斯质又什粮永灾条透手际来障斑厚营鼠拖执受豆亦劲凹肩明特简软午冒潮设洲圈现久望病音配贸酸转如虽劲谬比值容度膜沟约安比钢夹使螺演
那时,那山歌,是我童年的伴侣。
那时,那山歌,是我记忆深处的彝胞热情。
山歌起,家乡情。
上一篇: 没吃早饭的教训
下一篇: 成长中我们失去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