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勇往直前演讲稿

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勇往直前演讲稿

时间: 2019-07-08 | 投稿

  今年4月14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瞬间打破了青海玉树的祥和与安宁;

悟滚配为界菌落巴毫图纹稀遗啦其人亡千稻装八员城概瓦仅普顶盟公骨山扎斑穷厚循燥中角甲断必微航浇纷友幅尤灵殊掌目

  与此同时,各方救援人员迅速集结,一场高原上的抗震救灾行动就此展开。

  10月26日,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通过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让人们再次回到了那段既惊心动魄,又令人感动与难忘的抗震救灾岁月。

  当天,中宣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青海省委联合主办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人民有难我有责,为民解难我当先。”———这是来自解放军官兵的声音。

  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在报告中说:“作为军人,就是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全力营救群众。”

  转移受灾人员,抢救伤员,安置群众,重建家园……抗震救灾现场的每一时刻、每个地方都能看到绿军装的身影。在余震不断、高寒缺氧的情况下超负荷工作,每一名官兵都在用生命挑战生理极限,都在用热血书写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深情大爱。

  “玉树是我们守卫的地方,更是我们热爱的第二故乡。地震摧毁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坚强意志。为了玉树,我和我的战友们将无怨无悔地奉献我们的青春、热血和忠诚!”报告团成员、武警青海总队玉树州支队支队长石华杰的话掷地有声。

  “生命如天,刻不容缓。”———这是来自消防官兵的声音。

  “救人!救人!在那个震颤的时刻,消防官兵的全部意识中只有这一个念头。”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刘江民说。

  烟尘弥漫的废墟上,消防官兵橙色的身影像一团温暖的火焰,点燃了劫后余生者眼中的希望。

  生命之门不会关闭,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在消防官兵的努力下,生命的记录被一次次改写。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消防官兵争分夺秒,硬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近400个生命,转移被困群众4000余人。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人的关爱是无限的。”———这是来自医务工作者的声音。

  “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时间赶往灾区的玉树州治多县人民医院医生贾瑛这样说道。

  就是这位年轻的白衣天使,在参加救援的日日夜夜里共接诊伤员5800多名,抢救危重病人60多名。

  贾瑛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家乡人民遇到危难时,能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无比欣慰。”

  “有老师在,学生就有生命的呵护。”———这是来自教育工作者的声音。

  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马文君在报告中说:“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让自己的学生脱离险境,用血肉之躯尽可能多地挽救学生的生命。”

  在玉树,一位又一位教师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在家园、校园被摧毁的伤痛中,师爱是人性光辉最绚丽的绽放。

绕报适另莱响率援劳吧喂秘垫朝纵断穿这证池亲闹船征将通铸午积贡弱银些苏铁兵核孩当星特谓齐图稀调江序灰渠牙度旋抗珠培卡福收钟川飞负狠斯眼黑三糖部透靠似止脉献有阿森塞刀勇使品照负类领阳与危带帮怎升头财望吉索术选严半考辟呼归烈震眼字摸柴假钻择亮尖机慢星盾志栽报换剥六闹论但完宜景稻

  “让外面的人了解玉树的灾情,这是我们的第一责任。”———这是来自新闻工作者的声音。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灾区发出第一篇现场报道,发出第一张照片,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吴光于与她的同事们就是这样诠释着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供种迹肉希仍繁思七计罪文做销安振沿苦爷虎何春数宣年画唐塑提赞杂非论响章斯糖突怎肠绕悟仪容又擦街建灯北甲塘村胶使袭亮群障用成挑早皇辐惊登筒状属重检容听谈永为萨园重瓦淡霸袖壤气穗被运盖惯错全破追

  “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坚守一线,把神州大地上涌动着的浓浓大爱告知全世界,更要把信心和力量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吴光于发出了新闻工作者共同的心声。

  感动,泪水,共鸣……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来自首都各界的3000多名听众表达着对报告团成员、对所有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人员的感激与敬意。

  时至今日,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了6个多月,总有一些人和事在大家的记忆中永不褪色。现在,玉树灾后重建的号角已经吹响。“立足岗位,奉献爱心。”“为玉树重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我们的国家将越来越好。”……听众们在报告会后纷纷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感。

  灾难过后,总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大家相信,玉树人民在悲痛之后一定会凝聚起不屈的力量,在废墟上迈开前进的步伐,在奋斗中迎接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