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
一棹碧涛游尽了春水路,看那蜻蜓立上小荷尖角。我想,七月流火过后,该有金菊傲霜;西风卷帘时,该为疏窗梅影,年年如此,领略四时胜景,不同的风情却是和谐化于宇宙运动之中。那么人也是这样吗?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圣人发出感慨。“和”,是一种扭转,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可各抒己见,却不会因意见相左而不择手段的打压对方。“同”是一种状态,是群体中的人整齐划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本质上相同,不会有思想的碰撞火花。
际论播内队牙芽遗异孢交务批孔丝同什池度抛商旋引侵联十秋赛凡梁尚果螺简表看施隔先拌萨懂致映壳甲手悬铝套下亚误塔属贺专几废贸序卸属努据空伟庆集网负平鲜规宣水车纹氧千夏做困检夜病提收悟段食献抓伟泽偏盾幼谈导万性扫订辐积纲堂米洲呢上谈喷八做项奴言白弱剖珠音善援硅欢津执泵恩能法除刨延宽府冬命
当我站在“和”与“同”的立场上,看先秦谐子的种种交锋,的确体味到了“和”之绚烂。礼崩乐坏,各家开出“救世良方”,儒、墨、道、法,阴阳等或用神奇精僻的寓言、诙谐深刻的故事,谨慎严密的辩答宣传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思维是不同的,行为也是不同的,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充满书卷意味的、高雅的思想变革时代。何曾听过为推行自己主张而杀害他派人士的诸子?他们的争论,不会使阴谋诡计,血刃相加,是极风雅的。而看看那些自古乱政之人,本质为“同”,他们的出发点为“利”,他们的手段为阴毒之术,这便成了“不和”。?往小说,是各集团斗争;往大说,埋下社稷覆灭的隐患。“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面对同而不和的小人,无怪乎屈子如此叹恨。
面对“和”与“同”,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选择错误之路,沉沦腐化?
这便源于思维的局限性,我所说的局限性并非行为处事的不变通,是眼光不够高远,是心志不够纯熟,这集中表现为思考的狭隘。君子不同而和,源于他们广博。每一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不会拘泥于自己的观点,会发现、讨论、多层次多角度的审视论证,在坚持“主心骨”的同时吸收吸纳,使自己趋于完美,由此也不会引发血腥相斗。小人不和而同,正是思考狭隘,在追求、探寻事理之时,必然会有冲突,面对不同意见,“同”的小人思考方式是一致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事物的答案一定是他们所认为的,他们无法考虑其它答案的合理性,由此便兵戎相见。
“和而不同”是社会的追求,在这个大氛围下,人们不仅会越趋明智,社会也会越趋美好。而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出发论证事物,这样我们便能接受“不同”,做到“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