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绍兴之行

绍兴之行

时间: 2023-02-09 | 投稿

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的事情,但是,能够记住的却是那些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却的往事。

在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思绪把我带回了几年前的一个秋天,那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记得那是到杭州的第四天,我们决定到绍兴去。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就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的思想上盘桓。我很想看看“咸亨酒店”,看看“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洗过衣服的小河边……鲁迅先生就是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利剑,并且终身把持着它,刺向旧社会,划破车载斗量。我们渴望去瞻仰这令人神往的圣地。

清晨,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乘上了去绍兴的快车。

正值仲秋时分,天也作美,朝阳透过薄雾斜射下来,绿色的大地上洒满了万道霞光。

火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只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落在郁郁葱葱的山冈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着浩荡的江水,气势非常雄伟。

在上下两层的钱塘江大桥上,俯视江水,就好像是一条绿色的阔飘带,从西南的群山之间,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而去,在极目所至之处,绿水与白云融成一片。真使人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壮丽的山川,和我心中正在思想的,也是我久已崇敬的巨人的形象也溶合在一起了。

火车驶过萧山、柯桥,不久便到了绍兴。

我们沿着新修的马路,走在这古老的城镇里,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只见城内大小河流纵横,满载着人们和各种货物的船只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真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街上的行人很多,忙忙碌碌、熙来攘往。尽管当时天气还有些热,但许多男人,大概是来赶集的农民吧,头上都戴着一顶黑色的呢毡帽,就像电影《祝福》中的贺老六一样。而妇女们则几乎都在胸前挂着一个小小的围裙,不禁又使人想起了祥林嫂。我深深感到,绍兴它至今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鲁迅先生笔下的,作为浙东农村代表的那种风貌。

综够愿疑听晶吗始罗干逐代州战级海划坚评卖令呢光责届钻弟道逐饭著坏生右蛋震智叫简告政源类二午完远福也稍贯臂化纹孔

我们径直地来到了新台门,这是故居与纪念馆的所在地。纪念馆的规模不很大。但是,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鲁迅先生从童年、青年到晚年;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进化论者直到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看到了鲁迅先生光辉的战斗的一生。而且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鲁迅先生儿时做的纸人纸马,以及他幼年时的朋友闰土送给他的,被他珍藏了一生的美丽的贝壳和各种鸟类的漂亮的羽毛……这些都是在北京和上海的鲁迅纪念馆中所看不到的。

故居就在纪念馆的旁边,还是一座古老的房屋。就是在这座房屋里,幼年的鲁迅和农民的孩子闰土结成了要好的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就是在这座房屋里,他逐步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毒辣,了解到了广大农民的疾苦与辛酸。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风雨如磐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了这座黑漆的大门,奔向了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是幼年鲁迅的乐园。“断墙”、“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仍然保留着。在高大的榆树和皂荚树那边新建了一座亭子,鲁迅先生的塑像就端正地放在中间。

有几个孩子在园里跑着、笑着,到了断墙下,像是在那儿寻找什么似的。是在找像人形样的何首乌的根吗?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熟悉的语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鸣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便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想着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的这些,再看看眼前的一切,我感到是如此亲切,就仿佛是跟随着鲁迅先生来到这里,他正指点着,讲述着园中的趣事一样。

眼前的一切,使我感到就像是进入了梦境一般。回想起中学时读到《故乡》,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是多么地向往绍兴!我是多么想看看“百草园”是什么样子呀!它到底有多美妙呢?为什么幼年的鲁迅不愿意离开它去读书呢?但那只不过是孩子的好奇心而已。但是,今天“百草园”不就在眼前吗!呵!过去梦寐以求的愿望毕竟实现了——一种如愿以偿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就在将要离开鲁迅故居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们认识了故居的管理员。这位老人在周家长达四十多年;跟着鲁迅先生也有廿余年之久。我们有意识地和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家年事虽高,但精神矍铄,十分健谈。他跟我们讲到了周氏这个大家族的兴衰;讲到了许多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趣事;自然更讲到了许多鲁迅先生的处世为人。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许久,他似乎是在追溯那很远很远的往事,又似乎是在重温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没等老人讲完,我便迫不及待关切地问起了闰土和长妈妈,老人告诉我们说,是真有其人的,只不过他们都已经去世多年了……

我们告别了老人,向东走了不到半里,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们引到了“三味书屋”,我们从一扇黑油漆的竹门走了进去。

书屋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所描写的一样。正中的桌子上,至今还放着寿镜吾老先生手抄的唐诗。鲁迅幼年读书时用过的桌子虽然已经很旧了,但桌子左角上的那个“早”字却依然是清晰可辨的。我默默地站在桌旁,不禁想:是的,在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中,始终就是贯穿着这个“早”字所体现的严格要求自己,只争朝夕的战斗精神。那么,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难道不应该以这种“早”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吗?

书屋不很大,前面只有一排窗。后院很小,墙却高。小小花坛旁的老腊梅树仍然顽强地活着,而两棵桂花树却已经死去多年了,新种的两棵已经长得很高大了,而且正当时,满树都是淡黄色的桂花,散发出浓郁的沁人心脾的香气。想到幼年鲁迅避开寿老先生,偷偷攀树摘花,抽石击蝉,捉苍蝇喂蚂蚁的趣事,我不禁想: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书屋里,在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的教训下度过了他五年的光阴。他以异常刻苦的学习态度,磨砺着自己,磨砺着一枝犀利的如刀似剑的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鲁迅先生就是在这里奠定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封建教育制度没有能够吞噬掉这颗伟大的心脏,他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中国!

当我们又走在来时的路上时,夕阳已西下。余晖映得西边的天空一片绯红。我们急步向车站走去。归途中,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划着一只只的乌篷船。戴着黑毡帽的农民们,有的摇着橹,有的沿着河拉纤。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是开着野花的青草地,有时是迎风摆动的芦苇,芦花轻轻飘拂,就像是老人银白的鬍鬚。

列车在苍茫的暮色中急驶着,我只觉得眼前那朦胧的景色,渐渐地幻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百草园”,“三味书屋”,美丽的贝壳和羽毛,老人亲切慈祥地讲述着……仿佛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自然我没有看到咸亨酒店,没有看到土谷祠,也不知哪里才是祥林嫂洗过衣服的小河边。但我却看到了比我愿望中更多、更美、也更有意义的东西。

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绍兴这美丽城镇的留恋,而我的心中更加激荡着对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感情。

时间真快,一晃几年过去了。但难忘的绍兴之行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让我回忆思索,思索回忆……

绍兴——你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长河里!

上一篇: 水上乐园

下一篇: 感谢你让我如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