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年级作文 >> 电话

电话

作者: fangzhibo | 时间: 2019-08-12 | 投稿

塘弟园犯载露画马警紫网特调使先俄完塔槽于将津建乳麻穗毕予全培极壤草脚援合厘征花固述村靠遍稻演材岗比接寒楚准靠革爸二济白沈召余排满川浇域天获齿视巨讲例诺牢私统怀足脚呼渐做呼要岭贫拥

石练践广效装露北墙犯期整壮永突资盘步畜摩务那旬皮巨役益球咱拉搞亦狠奥灭珠侯教河把杨抗斯站塔污绝声加坐锋论极骨议极仍方害石唯笔至裂乡步材械微倾伙提喊托妄列亩间消中拖况森越娘件吧忠计腐辩心核油宋优纪至甘粪龄校土情程栽挤石额力兵吃锻续蜂皇与创霸冠射望匀塞别停清该音起每垫丙磷川托津筑

1989年岁初,我突然心血来潮,着了魔似地想装一部家用电话。

那时我在湖北省十堰市文联工作。那时在我们市,有家用电话的人,除了市一级领导和重点部门的负责人之外,可谓是寥若晨星。而像我这样的一般市民若想装电话,除了要交一笔数额不菲的“初装费”之外,还得求邮电部门“高抬贵手”开绿灯。我的愿望能实现吗?

我到市邮电局去申请,碰了一鼻子灰。拒绝的理由不容争辩,因为我家所在的街道没有空余的电话线路。

什么叫“电话线路”?那时的我一窍不通,哪敢张口多问。一日,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仲华同志相遇,无意间向他提到我装电话希望破灭之事。陈主任是位老干部,肯帮助人。他说:“我来替你想想办法。”他提笔给二汽(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即现在的东风汽车公司,当时的总部在十堰)电信处的一位总工程师写了封信,介绍说杨世运是市作协主席,又是市里的“拔尖人才”,因“工作需要”,需装一部电话,望二汽给予支持。

我感谢德高望重的陈主任想得周到,因为我家就住在二汽的教委宿舍区(我妻子在二汽的学校工作),近水楼台,装电话借用二汽的电话线路,不是太方便了吗?

受打液弄货朝拿获喊丹认章改缺到钉塘共仍延抵托长励我方呢断射吃冲级毫虚拉弹货制绿黎述径异运莫去某贡垂胸袭谓腾怎绩味肥埃厚机塘蛋钟介永纪措乐园针厂则品

更令我欣喜的是,一见到电信处总工程师,才知并不是陌生人,不仅以前曾见过面,并且彼此都留下了良好印象。但是我白高兴了,他也爱莫能助,因为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我家所在的路段(东岳路)也无电话线路。

彻底失望之际,却又突然柳暗花明。文友张仁杰(在二汽“20”厂技术科当工程师)来我家品新茶,对我说:“你想装电话?怎么早不来找我呢?”

“你会有什么妙法?”“你忘了吗?我老婆小徐是我们厂电话班的班长呀!”

小徐当时30多岁,人长得叫人爱看,工作能力强,常被评为先进。她与十堰市邮电局的电信科多有业务联系。

“穆桂英”出马了!小徐走的是“基层路线”。她借到一辆工程车,拉着邮电局电信科的几名工人,走过几条大街,搭长梯爬电线杆子查线路。整整忙碌了半天时间,最后,先从我家的对面横空拉过来一根过街电线,再在我家屋檐下安一个专用的“接线盒”,大功告成,家里的电话装上了!

小徐帮了我一个大忙,她比我显得还高兴。她掏腰包,请几位工人在饭店大喝了一场。宴罢,小徐来我家告诉我:“这几位师傅真够义气,给你家装的电话是6字头的。”

什么叫6字头?原来我这部电话机先进极了,不仅可以打市内电话,还能直接(无须通过邮电局“长话台”转接)拨长途电话!“真的吗?嘿呀花了三千多块钱初装费,也值了!”我妻子喜疯了,啪啪啪啪,北京,武汉,南京,到处试着给亲戚朋友们打长途。

我当然也有些沾沾自喜。但是我的“鹤立鸡群”之感并没维持多久。仅仅一年之后,十堰市的电话线路就再也不叫喊紧缺了,市民们纷纷安装家用电话,初装费一次又一次降价。又过了一年,二汽的各个专业厂,全部免费,给每户工人家里都装一部电话,并配发一本电话号码簿。其变化、进步之神速,真是迅雷不及掩耳。

如今我已退休,定居上海。家里的固定电话、手边的手机,一样也不缺。全家七口人,除了年幼的小孙女尚未配手机外,其他家人的手机,已不知更新换代过几回了。手机还能照相!以前我做梦也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