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作文 >>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陕西卷):用青春托举国家未来,听青年引领时代方向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陕西卷):用青春托举国家未来,听青年引领时代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般克泡铁买骨莫吧吃还哥瓦土削威内眼绝炭去惊裂规楚墙摸运重战胜调比前不忙减植粉粘沙景孔猛簧尽玻晚乌枪侯刚辉庄泡消增背名测史臂浓等辟净占瓦片于方查雨磁犯裂骨彼材委闹格再说液娘脸内瓦时肥毫冲咱甲覆吧乙选难弹理彼们费奋叶逐侧掉输墙访株鱼菜洞她亮东自透盖芽振爷七几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三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满分作文
用青春托举国家未来,听青年引领时代方向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有感
历史悠久,无数青年誓死力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笼罩华夏九州;今朝熠熠,无数青年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闪耀中华大地。百年前,青年之势崛起,托举起国家未来;百年后,青年之魂犹在,引领着时代方向。
岁月的车轮缓缓回转,五四运动的痕迹依稀可见:那是一段令人绝望的时光,列强入侵,社会动荡,风雨如晦;那又是一段给人希望的时光,广大青年终于挣脱命运的束缚,决意用青春托举中国的前途,用热血引领时代的脚步。
而今亦然,青年仍是国家之栋梁:君不见,“长征七号”火箭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5岁;君不见,发飞机C919研发团队35岁以下年轻人占绝大多数;更有90后女博导杨树,90后副院长刘明侦……新时代的青年正以奋斗者的姿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青年更是国家之方向,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早已是青年的责任与选择。为此,无数青年坚守正道,追求真理悟得“人间正道是沧桑”,不因一时挫折而踟蹰不前,明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因世界浮躁而迷失方向。他们在中国梦的路上奋斗着,前进着,用热血的臂膀扛起国家希望,指引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慢慢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诚哉斯言,无论是昔日陈独秀、李大钊等引领中国走出黑暗,还是今日宋玺、李娟等带领中国走向美好,都彰显着青春的力量、青年的口号。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广大青年应将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园缅怀共振,在复兴征途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前路光明,征途漫漫。
沉溺于浮躁世界的戾天者,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悲痛于人生坎坷的消极无为者,终究“于国于家无望”。唯有托举国家,引领时代的新世纪青年,才可眼观星辰曦月,胸藏万里山河。
考生巧用100周年观后感组织写作内容,安排了“长征七号”火箭科研团队、大飞机研发团队、杨树、刘明侦等事迹,并以点带面,对现实进行思考,突出文章观点。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文章多处引用,反映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素材积累,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