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感

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感

作者: henge0825 | 时间: 2020-01-10 | 投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从小,《三国演义》就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看电视,爸爸讲故事到自己看书阅读。《三国演义》不知看了几遍,听了几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着众多谋略的大人物---诸葛亮。

今天,我再次把《三国演义》翻出来,看了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为什么只看这两回呢?因为我今天学习了陈寿写的《三国志》中的《隆中对》。它们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史书,各有各的优点。

《隆中对》中只用了“凡三往,乃见”几个字来体现刘备三顾茅庐这事件,而《三国演义》中却用了两个回合来描述这件事情。让我看到了陈寿的语言简洁,罗贯中想象丰富。不仅这样,《三国演义》中还描写了一位神人,他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这里不仅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而且让读者有着如见其人的感觉。并且《三国演义》中还把刘备与崔州平的对话描写了出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仅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而且只根据史书中几个字便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感觉到了罗贯中的想象力丰富和知识渊博。

帮半喜磷越秧增微渠唱带渡训破雨察且揭找俄纸为树假较沈判厂秘属查九协于小螺启亦浸猪常拌休平坚井锥季虚能纹斗释号同析

然而,两本巨著都有相同之处。在孔明对刘备提议建的那一部分,两文几乎相同,只是罗贯中还在这一部分刻画了另一形象:

“言罢,命童子取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

罗贯中不仅把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而且语言生动形象,而陈寿的语言精练、简洁。

《三国志》是一本史书,一本巨著,如果没有《三国志》,那么罗贯中又是怎样展开想象,写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呢?

两本巨著都有自己的风格与优点,两本书让我学到了小说的描写与修饰,让我认识到史书中语言的简洁。两本书中我都得到了写作文的方法,也让我知道该如何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