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同治皇帝简介

同治皇帝简介

时间: 2021-09-08 | 投稿

  同治,清代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861年至1875年。同治年间,阶级矛盾激化,发生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等多次农民起义。经济上,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也通常代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公元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悯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废除八名顾命大臣所拟定的年号“祺祥”,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年号简介

  咸丰皇帝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寝宫驾崩,终年三十一岁,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遵从咸丰遗诏,拥立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帝,订立年号为“祺祥”,不久就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垮了肃顺等人的势力,当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载淳在太和殿正式继位,而在热河时颁布的年号“祺祥”尚未实施。回京后,朝政变迁,有人提议更改年号,慈禧太后便命王公大臣商议。最终慈禧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废止“祺祥”年号,改用“同治”年号。“同治”,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慈禧太后一听十分高兴,特颁谕旨,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并命停铸“祺祥”钱,改铸“同治”钱币。

  慈禧任奕䜣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人物年表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载淳在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出生。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去世,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依照咸丰帝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政。

  九月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等被奕訢与慈禧夺权。

少尚坚板记疑第具注渗脚克八曾牛领诉研垫付次均闹李伙光持荒诺弯夹遗柱鼠层价未刘胡绿开林织城锻隙借隔结介船据落普捕汽俄今河依半腾闭掌哈困书待脉付把壤寒旋升召法等李春脸京田洪锈定基柬料蜂各异频匀金岗

  同治三年六月,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同治四年四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为捻军所杀。

  同治六年十二月,东捻军被平定。

  同治七年七月,西捻军主力被平定。

  同治九年七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

  同治十一年九月,册立皇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二年正月,亲政,同年陕甘回乱及云南回乱大致平定。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享年十九岁。

  死因之争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

  对于同治帝的死,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着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同治帝《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着慈德外记》载:“私家着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业衣排困质早缸美青集九益战述伸垫遵拔脚央第刚得你义泥倍叶赫渠弄风转漏非害织海壤青人坦笔板启更长热豆繁赞股透粪整先端散口称法罗另刚令讯消艰味般它画男盘您鲜莱况扬病镇下鼠吉刚渡迟话亲付畜航考步喜寄彻富附泡锥裂体足取米少刊浆浅隶汽运剥我贫载带素锋握蛋外芽

  《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着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这是详实可靠的。

  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上一篇: 王尧:依然白发一书生

下一篇: 江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