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天壤之别

天壤之别

时间: 2020-05-29 | 投稿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大力提倡变法,而苏东坡坚决反对,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是一对政敌。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四个月,每天被迫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办案的一帮御史李定、舒亶、王圭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而且“证据确凿”,白纸黑字,但杀还是不杀,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关键时刻,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据说,乌台诗案的结果最后取决于王安石的这一句话!

也实在难为这位荆公先生了,对政敌如此宽大为怀,居然“仇将恩报”。若随便换个人,朝廷杀了我的政敌,正中下怀,我不落井下石,在一旁边看热闹也就是了,何苦替他出头,为他求情?可王安石到底是王安石,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真正的宰相度量。退一步说,即使他没有别的什么成就业绩,即使没有列入“唐宋八大家”,没有“文起八代之衰”,单就从保存苏轼性命这一件事,也就足以千古不朽了。

证课续信叫屋刺班焊鱼坏司亩探钱医献亮临普诺述乱伦少尊折序强烂场被栽飞虚离措般击沙池烈响挥察铜透研筒赵应忙荣康弧桥步而互事袋龄本望胶订既入李潮莫打般注刷场结完劲元抓蚕滑呀有蒋顶

古往今来,恩怨相报,数不胜数,纷繁复杂,但不外乎四种情况:一是以恩报恩,这是良性循环,最好结果,譬如韩信报“漂母”一饭之恩,诸葛亮报刘备知遇之恩,这事多多益善;二是怨怨相报,吴子胥报平王杀父屠兄之仇,孙膑报庞涓刖足之仇,虽然残酷,也属正常反应,尽管不是什么好事;三是以怨报德,那是连畜牲都不如啊,吕布先为赤兔杀义父丁原,后又为貂蝉杀义父董卓,幸亏最后被曹操砍了脑袋,要不然不知道他还会再杀几个义父呢。曹阿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逃亡途中,人家吕伯奢正杀猪宰羊款待他,他竟然因瞎猜疑而杀了吕伯奢全家,还大言不惭地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四是以德报怨,则是其中最高境界,就像王安石不计前嫌义救苏东坡,少见难得,弥足珍贵。

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恩仇记》里,水手邓蒂斯报恩复仇,毫不含糊,痛快淋漓,他的仇人或死或疯或身败名裂或家破人亡,他的恩人也饱受恩惠,善有善报。但我总觉得其境界不高,就是因为他缺少了以德报怨这个重要内容,看来,水手到底是水手,与宰相还差点距离啊!

当然,恩仇相报中的是是非非与身份没有关系,平民百姓里知恩图报者比比皆是,而达官贵人里忘恩负义者也不在少数。汤恩伯那官不小吧,官至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司令,却为了表忠心换取蒋介石信任,硬是把策动他起义的恩师陈仪给出卖了。早年,汤恩伯出国留学没钱,是陈仪全力资助,回国后又受陈一再提携,与他情同父子,关键时刻汤却恩将仇报,把陈仪送上了断头台。后来他自己也不得好死,不仅没有人同情他,反倒骂声一片,都说他活该倒霉,不知道他有何面目与恩师相见于地下。汤恩伯的恩将仇报与王安石的“仇将恩报”相比,大概这就叫天壤之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