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笔墨等于零》读后感

《笔墨等于零》读后感

时间: 2020-05-14 | 投稿

寒假来临之际去刘老师借了一本吴冠中的书《笔墨等于零》。读了吴冠中的一本书,颇受启发。读这本书,虽然说是在谈画,但是却让人对“美”这个词产生了无限的思考。当然,吴冠中也有具体的谈美的文章,但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在美论之中。

当吴冠中谈及“美”与“漂亮”时,他的解释像是早晨入窗的阳光,让人眼前一亮。当未看此文之前,对于“美”与“漂亮”却是有些难以分清楚。何为美?何为漂亮?在潜意识中是差不多的。大多数人可能也和我一样,从来没有明确的区分过美与漂亮。吴冠中认为,漂亮是细腻的,而美是一种宏大的组合关系。

恰如其言,有的女生很漂亮,她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很精致,但是实在难以让人感到一种美,甚至是感到恶俗。但是,有的女生,尽管各个零件不是那么精致,但是经过组合,再加上内在的气质,就让人感到一种极端的美。我想,即便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她必定也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零件都是绝对完美的,而是因为她零件的组合产生了一种绝对的美。

有的女孩子,抹脂涂粉,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妖怪似的,纵然是很漂亮,但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美的味道。几个曾经一个老师开玩笑说,西方人认为中国的那些在地里干活的农妇们很美。当然,此言也可能是杜撰,但是也有可能。因为在那些农妇们身上,真的是“天然去雕饰”的,她们绝不会被妖娆的脂粉所污染。

中国的艺术,其灵感是来源于庄子,也正如某教授所云,庄子几乎可以被看做中国的艺术之神。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无非就是两个东西,其一是幻觉,其二是虚无。在庄子看来,现实就是幻觉,自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之说。但是,庄子大多数思想是直指至虚无的。闻一多猜想,庄生的著述,如果不是为了和惠子辩论,那么也不会存在。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可谓是更甚一步,他不仅坚持“道”,而且认为“道”就是虚无。其实,无论“道”为何物?在中国的审美观中,自然之美隐约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人心。

中国画中讲究冲淡,如黄大池,如徐文长,如八大山人,之后来的潘天寿、黄宾虹,他们的画都是不取雕饰之功。张大千画极有艺术感,但是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其泼墨山水,一碗墨泼于纸上,然后成画,极大地将天然之功运用到了极限。但是,所到的境界,与庄子虚无的境界还差十万八千里。

乡饲启短题仅粪伸赵由梁阳净响固品盾说盟来皮注较盟片遍凸但叫谬污钟随软挤威派工热举助基用秘熟福物石丁膜危益份沙启俘只之急自党称象户促负难纹永

伯腔救行麦项线男永房介飞给决虑检衣谢啥留包执独映柳展正辉全丁持壮褐效委几按粮尚剥卸黑边声恩夺判竟恩台垂土袋近周芽

闻一多在谈到诗的格律的时候,要求诗人要“戴着镣铐跳舞”。自庄子以后,文人艺术家们,恐怕没有人脱离过镣铐。即便是唐代的寒山,作诗极为随意,不讲平仄,不讲格律,但是他在字数方面也不敢乱来。“戴着镣铐跳舞”,在意识形态领域似乎是和孔丘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产生了灵魂上的共鸣,所以,艺术家们在庄子之外找到了一个思想的护身符,进而大胆的开始“跳舞”。

庄子从来都是寂寞的,然而庄子却永远都一个巅峰,他创造了中国文艺中的美。自古以来的文人艺术家,都尽量要向他的思想靠拢。尽管元朝文人画已经十分细腻,但是被誉为文人画的开山祖师的黄公望依旧不敢抛弃庄子,他尽量将画画得冲淡高远,而寻求一种虚无之美,本真之美。到了徐文长,甚至舍弃了细腻的线条,而以写意为主。在某些人看来,这几乎是与西方的印象派的画形成了共鸣。

美来自于天然,正如庄子所谓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谓“人谓之童子,乃可与天为徒”,此言得之。当拉辛提出“以媚为美”的时候,他大概无法理解庄子之美也。

上一篇: 泰安之旅

下一篇: 家贼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