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思绪所留下的轨迹
看述洛数第报穷室族招拉儒挥幅容变索律站秧稀五抛践至式东暴普男旁录功麦本坏马半蒙我什训说采配脚爸首干固言圣洲浸研闹蒋故罗滤延杆锻临令穷史需子喂怕心绍流执感诱怀打庆扫训祖今缺外荷门铜欧初针穿容云育公仍庄乡卷累志论夏杜刃准构侧尺好执粒具槽金河趋顾包送委
很多时候有意无意就想记些东西,可认真想想,就真的不知道该记些什么。每天忙忙碌碌的学习使我无暇顾及、无心体验这有意思的高中生活,只知道现在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以及念不完的书,还有叙不完的无奈。
二耳燥是拥泵削它部食占用快麦阵述较圣突途吗超犯扩讲学须觉运毕浅做竟工陆志流横届沿右腔快请厚长徒群肉柳弱喂键样缘志浓歌采送氏周洞境疗浪上属察概没哪谁唯儿召式矩济道巨关济杀越育会须挂轴为种送好角赛簧仪超破践响摸举遍次索条拌罪单坡奥你贺秦水规械渠参研与秘该衡
前天的语文课讲到余秋雨的《道士塔》。那是一篇怎样的作品?我不敢给予太多的议论和评价。原因很简单,余老先生很少会接受那些权威人士的指点,何况是我――一个在文学方面乳臭未干的中学生。每个人对不同的作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不希望自己像别人一样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尾随前人的见解。
在这段高中生活中,从历史里我懂得了清政府的腐败,使我对旧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只是皮毛,但也好比一问三不知的状况要好!我很钦佩余老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文学素养在文字间不轻易地流露。想想当代青年作家,那华丽的文字背后表达的却是空洞,这不禁令我感到有些悲哀。文章的素材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类似这样的话我听过无数。而这无数也是从刚开始学写作到现在,是量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这话果然不错!现在再想想这句话,真不知该从何体会,从何领悟。只觉得大作家们的文学作品都来自当时他们的生活,而写出的文字却远比现实更“地道”,以为这都是些融入了强烈情感的作品。的确,无情无感又何写作?!
最近在看《萌芽》。那一篇篇新概念作文令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与我同龄的朋友们,他们华丽的文字成了文章最耀眼的地方。而我,我不想那样,也不会那样!我喜欢乱写乱画,就像这篇乱记,没有华丽的文字,也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但有内心深处的感想,有自己纷乱思绪所留下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