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悟
别救式异药鲜呀道双饲李开较莱房右剪门著苏位静据获峰竟珠游袋慢增针书心垂货铁卫万画看似工支张种秋宗欧这赛左杂经送天断
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但我很忙,或者说因此我很忙。现在,我是一个坐在电脑前打字的呆卵,竟然要写一篇关于电影的文章,四肢冷得发抖,阳台上温暖的阳光我没有时间去泡。
我住在一个小县城里,白天的声音和夜晚的光线都是欲望的象征。在我众多的欲望里,有些已经淡近于无了,比如听音乐,有些浓得我头痛,比如想买一套房子,一直保持那么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的自由状态的就是看影碟了,因为它实在便宜,我们这里的租金是一元一部影片。影片那么多,我总是挑名气大的题目怪的剧照酷的看,一次一般借三四部,一部爱情,一部搞笑,一部国产,一部艺术,这样的分类是不符合分类逻辑的,但我就是这么分类的。我现在就讲讲我印象比较深的几部影片,记得当时是被感动了,觉得自己提升了一个档次,对世界又多了点感伤,对自己的生活的调整也不无参考价值。先说《情书》,日本人的作品,有点前些年的校园民谣氛围。我记得里面的两场雪景。
第一场是女的阿树生病了,她爸爸背着她去医院,看得我呼吸急促,希望她能够脱离危险。人的一生中既有被抢救的时候也有抢救别人的时候,我觉得我既是那个发烧的女孩,又是那个勇敢的爸爸。另一场则是雪静静地铺满了博子和阿树之间的阴阳界,在博子疯狂的呼喊中,我对死亡的恐惧全部被诗意地呈现了。雪的纯净和狂暴,如火的生活和冰冷的洁白交织,使我想起《红楼梦》里的两场雪,一场是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雪成为了热闹生活的美丽背景,而另一场是第一百二十回里“只见白茫茫一片”的雪,那已是生活的灰烬。美国电影《爱情故事》结尾的那场雪,在钢琴的伴奏下,盖满了雪的露天球场白得如一颗被掏空了的心,如彩色的世界被删除尽了色彩,使每一个观众都回到了心灵苍白的地平线。如果这雪不落在结尾,而是出现在开头,那是没有脚印的婴孩,而此刻,每一点白都是生命空缺后的空虚。《情人》的故事发生在不会下雪的越南,你能闻到颓废的气息,与《情书》相比,它脱尽了琼瑶味,它是扭曲的时空里扭曲的真情。我喜欢梁家辉的媚眼,放荡中的真情,混乱中的缓慢,看了《情人》以后的几天,我不时会露出梁式的眼神来。《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在老家的老房子里看的,小农民们见我家放录象,一个个跑来,但看了以后,他们觉得沉闷无聊,就剩下我一个。
这是一个更朴素的故事,没有幸子式的死亡,没有战争或沉船,也没有象征含义丰富的雪。它温馨或者说无聊得像是一场下不完的绵绵秋雨,它让观众的血走得变慢。我看到了人生的阴凉,我沉浸在张爱玲的叹息之中,我喜欢这叹息,这叹息融合中西文化,这叹息里有一种清醒和冷静,它让我们朴素地去承受,远离梦想。《过年回家》,张元搞得真好,克服了张艺谋式的表面的精致,还原了生活的粗糙,恰恰体现了导演凝视生活的耐心。一部好电影就如一对好情侣,非得极品美女加毁灭性的灾难,悲剧和感动就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片中有一小段对白,监狱女队长问一个穿着警服的呆卵,你站在这儿干什么,那人说,我不知道,她说,那你干吗站着,他说,他们叫我站着就站着。我一听就乐了,单凭这几句话,我花一块钱就值得了。《去年烟花特别多》里也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回归祖国以后的香港)街上变得空荡荡的。《我的父亲母亲》,一切看上去就是张艺谋的味道——北方农村,穿红棉袄的姑娘在追逐某个目标(一口井,一口能救一个村庄的井;一个男人,丈夫的仆人;另一个男人,丈夫的侄子;另一个男人,一群女人共同的丈夫;一个说法)。我有点讨厌他过分的情绪渲染,与张元兄的冷抒情相比,张叔叔有点像老太婆。当然张的片子越差也还是名牌,只是连续起来看就像电视连续剧。怎么谈来谈去还在谈中国电影,我看的可是以欧美的片子为多呀。看《辛德勒的名单》印象最深的是男主角的声音很好听,非常感谢没有被中文配音。卓别林和汤姆斯·汉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影星,看了他们演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更热爱人生一点,我看到的是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巴黎最后的探戈》。简单,我就是喜欢它表面的简单,一间空荡荡的房子里,一男一女隐藏了自己的名字在做爱——还没有看到过如此朴素的性爱镜头。简单的画面把更大的空间留给了内心的荒凉,白兰度的脸宽阔得像是大地。这部电影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女人想了解男人,男人拒绝。第二部分是男人想告诉女人自己的历史,女人拒绝。肉欲和伤感都成了人类命运的哲学符号。它呈现了人类心灵普遍的脆弱处境。对人类来说,电影是否可以淘汰了,这个问题我不去说。对我来说,对新的电影我没有什么期待,想看电影了我只要重复地看《阿甘正传》、《大马戏团》和《巴黎最后的探戈》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