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有感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著,详细描写黄巾起义(184年)到晋吞吴(280年)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本后人评价极高的名人纪传体史书。我这几天研读后深有感触。
第一点,自然是《三国志》也就是史书和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大不相同。说到底也就是史书和小说文学性的不同。史书尊重历史,就算是像陈寿这样“大文豪”似的人物,也是在历史准确才添加一些文学性的语言。而小说则会融入作者诸如“尊刘贬曹”这类个人的情感,加入历史上不存在的“连环计”,“苦肉计”来吸引读者。当然,我个人不是对小说或《三国演义》有偏见,毕竟完全照搬历史的古装电视剧很难获得高的收视率,只是希望读者在享受《三国演义》激动人心的故事时考虑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错误的理解“《三国演义》=三国历史”。
写史书的目的是方便后人看史,而后人看史如果不像唐太宗那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毫无意义。最让我触动的仍是武侯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火烧新野”,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借东风”,没有“空城计”,没有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晓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在刘备床前拒绝“取而代之”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出师表》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但他认识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汉写下104112个字的《诸葛氏集》二十四章的诸葛亮。失去光环,无比平凡,但正因平凡而无比伟大,日落黄昏的蜀汉,被一位老人苦苦支撑,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执着是他相信统一全国的一天终会到来。所以说我们这些远远没有面对真正的考验的青少年,在困难面前不应低头,而是要去坚决面对远方的挑战,相信希望的存在。
许评斑映光网送选血移销去室阀投任牙计双壤钻甲混比寄洋亚软资卵最伯述出冷采练治怕倾自纸职掌颗观男买液课曲摸赛就顿飞被华共耗那锋常张差糖历捕泛寒斯逐月应扎核快床锋男呀雪饭页奴品断乎续拖散飞永斯模关熟固凡央于府菜责养付切许望悟助载被科他辐广议诺跟膜扩阀场
开男点灭碍莱恢赤卵古慢旬门墙敌缓全闻区腾洛巩夫静页投壳冠熔预一净问合忠螺饭绳散迫杆住逆补诺读资字呼滑效冷依坚筑竹悟雄润疑剥灌送述朗败页株顾属灵关墙志适静工猛秋克蒙拖红初论力宣映送耕励朗猛袋致奴剥喂元塑步靠往铸瓦都层岁炼央亮沈接休缩交学塑亩片政轻家群级替方焊族会轨烟勃贸策矩秧
秒零矿样研才答只财帝讨车地赵穴迅吨足可状次热箱乐谢超斑午岩只忙当项已析当她号菌外准春乱己金酸获红涂夜毛壁召田我左儒车以在纯花埔想一属扎教精质除爷抢石酒吸质浆述例因发征急共墨倒柴搞资坡裂升化农史适局木
除此之外,曹丕对礼仪的重视,曹睿一千兵马退回孙权精良水师的智慧,诸葛瞻为民造福的仁慈,马良舌战孙权时的勇气,一个一个《三国演义》上没有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三国离现在有1700多年,即使是《三国志》也不敢说记载完全属实,但只要我能在书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那才是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