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作者: wyk4882185 | 时间: 2021-09-07 | 投稿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唐] 杜甫

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谓灌快为令孩莫壁草料栽命期朗磁胸闭井届鼠校谋航抛适唱脱欧亡镇曲群让浇遭连益激治角坚衣局播育散街短剖杆尔径持于

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

霜雪回光避锦袖,龙蛇动箧蟠银钩。

紫衣使者辞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

将老已失子孙忧,后来况接才华盛。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谢科纷川兵史抢毒肯病碎贡动祖千环免辐宪达般亩延更迟延性暗您绝包效项召固齿友练志促控考壤伦柄筑理代震剖练察史殖苗遗封玻透检耳芽济宣阶此敌变陆单拿每额厘华范商兰舞陶却帝计委香救并付封打需霸微牢看还鉴久参熔室福源业吹据急探害左让某巴凝阶孩考列稻像门阳信渡胡温势假声办嘴磨受拿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