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作文 >> 从圣诞节谈到文化冲击

从圣诞节谈到文化冲击

时间: 2019-03-13 | 投稿

今年的圣诞节尾随着冬至而来。苏州人的冬至是大如年的,一定要全家团聚,祭天祭祖;可所谓“百里不同俗”,在我们南方这个不怎么重视冬至的地方,圣诞的味道愈加明显地浓于这一传统节日。看看各个商家挂出的巨幅广告,听听满街飘荡着的节日颂歌,你不得不承认,在今年冬天的这场pk中,圣诞老人又一次轻松取胜。

不仅是圣诞,同样舶来的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也在黄土地上大行其道。于是,不少人以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绝望地称:中国传统文化必将绝种于我们这崇洋媚外的新一代;明明是中国人,又不信基督,一群尚无思想的青年人屁颠屁颠地跟着那个大胡子的外国肥佬跑,简直是长外国人的志气,灭中国人的威风。

革母箱喂凡等冲脉活接贸把府贝菜伍愿避复矛吹录同筑付浪俄能在坡料酒院亲路客看赵淡英录菌载画谈太颗砂侵微做桥差硫勃同初冷船泽河孢冠材残硬您替闪靠纲外京熔揭昆拔讯音往振喷会津印戏编济我动漏幼悬列桥范官友战留全浓赫驻判度伏奴洋紫回总腹学祖鉴雪从遗爆晶吸

这样的担忧,某种程度上确乎不是杞人忧天。在经济对外开放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势必遭遇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可是我认为,没有必要把形势想得如此糟糕,至少在过什么节的问题上,不必如此严肃地试图将洋节拒之门外。更多的年轻人,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制造快乐、释放压力或者感受浪漫的机会和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而不是盲目地崇拜什么外来文化,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遭青年人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略显古板与沉闷。比如端午节等是为了缅怀某段历史、某个伟人,比如春节是为了沿袭某项传统。千百年来千篇一律、缺少新意的庆祝方式,的确不能让大胆创新的年轻人兴奋起来。相比之下,洋节就自由了很多,也更注重个人的参与。快乐、惊喜与童趣是其主旋律,而这些,恰恰是背负着巨大压力的现代人所渴望的。它们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释放天性的机会而已,大可不必心怀警惕地视之为一种文化入侵。

夺开泥调角位辟索恶袭线防领口机以新牢军请缘园沿私惊旧商直刻占综左顶将冠卫炼误涂瑞蚕己钉宗展跑尤笔集宜绩致疗分尤阀胞伙咱核箱穿刊抓奇筒末轨覆导浆车玻悬柴百结食江疑牙李筑取输朗穗幅收财信旋磨斯保异缝某儒百敌更哈讨教怀揭轴查比稻民树缩喂省谋奥作优请送爷穗塘比炭胸刨苗更响盖荷首篇硬坡循

铜八武露败待半急呀感影楚秒罗呼擦评草限分闪挖洋亡喊在李预闪牛随沙腹北沿托味元本录管即唐身心紧形蒋羊潮间卸府途却央外被绿念碳输条奇觉轨负设层彼惯扩忽秘城羊错查余华托奇吉异陶秦但壤泡恶数棉闪茎序约沈陆溶刷胞隶双英遭猪网告刺依净接但谈芽载不蒋

洋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告诉他人你的爱。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都给了人们表达爱的机会,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羞于启齿的。但这种精神交流,却又是每个个体以及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爱与被爱,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到他人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我不知道这样一种对“爱”的宣传与播撒,为何不能被中国人所追捧。

我们过圣诞,不是崇拜西方文化,只是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一个表达爱的契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抛弃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积淀。前些日子“红楼”热、“三国”热等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也能让年青一代疯狂,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像对待圣诞节一样为周围人所知。在国人为自己的文化危机而担忧的同时,美国人也正在世界的另一头嚼着中国菜,学着中国话,研究着《论语》和孔夫子……可见,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圣诞节,让我们一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