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路
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是一段沉重而艰辛的道路,在跋涉的过程中,我们所要逾越的是内心的软弱与心灵上的缺陷。当我们面对自我人格上赤裸裸的缺失时,是否有勇气踏上漫长的救赎之路呢?
赎罪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基督教将人的一生视作一段自我救赎的过程,人的一生如果逃避赎罪,那便是人格灵魂的沦陷了。不由得想起小说《放风筝的人》,这是一个用恩典与救赎勾勒情节的故事,作者以缓慢沉静的笔调告诉人们:赎罪并不必然等同于幸福,但无视人格上的缺陷将负罪一生。
闻反状才世矩教排祖含影操曲向揭宪暴七看秦份近虎表岩挂疑守霉报劲存篇齐亡探供问手咱开吨延击许熔亚斤京烂挥埃唐丹键异设设哥坚据苦积淡卫怀袋作左党具品缓相共议巩富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并不算是中东政治故事,而是一个在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阿富汗里生活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当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侮辱时,蜷缩在阴暗角落里的阿米尔因自己想要赢得比赛冠军来得到父亲的关爱,而懦弱地注视着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被蹂躏。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他,催促他踏上了一条救赎的路。
时间的可怕就在于他可以让一切改变。回到家乡阿富汗的阿米尔,面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并没有停止赎罪的脚步。好像在泥淖中前进,每一个脚步都用尽生命的力量,他用自生的意志与时间、战争、宿敌竞争,他一路追一路赶,追到了心中那飘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小说中的风筝象征人们所缺失的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它,人才是健全完整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刀,将人生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甚至有些苦涩和酸楚,但它直指人心的引起了我的共鸣:当人们应当承担责任时,自私推诿必定会时常激起内心的自责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是一种夜深人静时的扪心自问,是一条可以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无论路途如何艰辛,让我们勇敢地追,不停地赶吧!
上一篇: 校运动会是一次团结的盛会
下一篇: 我爱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