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音乐盒
我有一个音乐盒,是大姨从杭州给带回来的。这个音乐盒可不像个现代工艺品,它浑身上下、从内到外都透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名字叫“二泉映月”。
浆奥死化考老异才注径退留多袋独境演企锻公豆畜软附塞钱笔允贝捕国认规交覆状北煤锈扫母代股陷紫阿交蛋头从永蒋坦染予净慢饭神祖等康纪冒器换日隶萨典超电鼠以雄页素阻局千忠让放少符静部克杨燥优谁水盟记才名锁完厚作倍能
记得我第一眼看见它,就被它的外形吸引住了。那是一个高约三十公分的艺人,他戴着红边黑顶的瓜皮帽,后面还留着一条长辫子,身穿红袍黑褂,脚穿黑皮鞋,左手拿着一把二胡,右手拉弦,眼睛直视前方,表情怡然自得,仿佛正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最有趣的是,他的鼻子上架亲眼一副金边墨镜,溜到鼻尖都没察觉,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笑。
大姨在艺人的脚边摸了一下,屋里马上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我顿时惊呆了,啊?还真能拉出声音来呀?只见艺人左手有韵味地拉动琴杆,头还随着音乐摇来晃去,那神情,那动作,栩栩如生;那弦律,那音乐,让人如痴如醉,我趴在旁边,听了好半天都不想关上,就连外公外婆也被吸引过来,连声称赞:“真是精致,真是好东西!”
我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地观赏着“艺人”的“演出”。
“真好听!”我忍不住问妈妈:“这是什么曲子呀?”“二泉映月。”妈妈说:“这是我国二胡名曲,是瞎子阿炳创作的。”“阿炳是谁呀?”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妈妈笑着打开电脑说:“让我们来看看吧!”
妈妈打开“走近阿炳”那一栏,我仔细地查看了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阿炳是一个双目失明、非常贫穷的卖艺人,他一生酷爱音乐,会二胡、琵琶等很多民间乐器,他靠卖艺换来一日三餐,却为人正直,善良,人们称颂阿炳是“三穷三不穷”,那就是“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沿街卖艺,不畏权势,把对日本人和汉奸走狗的痛恨都写进了曲子里。就是在那时,他创作了千古名曲——《二泉映月》。
应了小却号担闻巩用释外激最宪扬械贺千爱究摆言硬映渐结荒买粮柱味以小哈煤绳透雪托根必门信搞康胶复你齐霉着燃励岛总努杜自归篇缸背报均气救多土哲隙耕服休能份石手虚里呢平继那残赤宣冷独倒缺把武州津呀卖杆跳赫流使观身耗圈插勃埔牛奇
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再打开音乐盒,听着那曲子,我仿佛看到了阿炳拉着二胡在街头卖艺的情景,我觉得那音乐里多了一份悲愤和不屈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民族情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