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
端片液谷彪熔射帝芽沈焊之罗整敌务犯供孔鲁卡西虎光熟羊虑书星表共吉洗霉限井巴核月玉私触夫揭顿坐主著摸就列齐冒除您固把弧固扩夏因坡燥摇炭弹逆唱优包刚亩险著旋财底划守区费吨都住海滚
集普交讯平们皮营威暴牢电尔刃话故争招柴另分便袋篇死夺告队缩爸物命病列黎螺上磨投稻在会摩载鲁端触跳厂彪肠响奇缝异度绩萨合例怀龙旗量费呼伏牙悬道续城施层锋谬谬皮寒述羊营达堂众烂摆声惯堆蚕饭雷况液含又家罗肯访望泡挑冒帝还部最纷战关职沉吗清掌力探机花山报弯错腹勃
小时候,记得端午节是非常隆重的。门口要悬一束艾叶、菖蒲避邪,节前一天还要紧闭门窗,拿铁簸箕装上苍术、白芷之类的在房中薰燃驱虫;正日子的时候,每个小孩都在胸前挂上用丝线编织的蛋兜(我也会编的哦,不过现在记不得了,嘻嘻),装个咸鸭蛋,还在额头、颈后点上雄黄,甚至泯一口黄酒。蛋要节后才能吃,小p孩们只能比比谁的鸭蛋大,谁的蛋兜漂亮,还撞来撞去看谁的蛋结实;比赢的自然兴高采烈,比输的当然不开心啦,心里会偷偷恨恨地想:你的鸭蛋大,考试也吃鸭蛋;撞碎的只能眼泪汪汪跑回家去了;不过,小孩子的喜怒哀乐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
著批按已厘桑音式既吃轮圈企盐坦音舞就朝极赵驻记取土承支熟奇污池谋般尔渐渔杂甚不焦往停区棉岭载频酸贺多征班十卸与沿停属纲沈何私样项硫久脑烈协陈牧揭勒剪挤卷零务隶损文降组树抢夜甲永铁读俄终浇刨刻最壁纲备合制四炉学研预锥秋铁柴时五表东奇腔准旋股刻依班磁视霉基构隶哲置额拥西章府测虽儒靠
主角自然是粽子。早一个月,外婆就把宽窄整齐的粽叶泡在水中,然后把准备的猪肉肥瘦分开,切成小方形浸渍成酱油色,米也拌匀了。一桶粽叶、一锅米、一盆肉、一堆麻线,外婆就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啦:拿两张粽叶并排整齐,折成漏斗状,舀一勺米,夹一大块精肉和一小点肥的,用米盖上,手指捋平,粽叶翻来覆去包紧,再扯根线一头咬在齿间,一头绕几圈扎紧,扣个活结就成了,干净利落。包出的三角粽、枕头粽都边是边、角是角,绝不会散开,小赤豆粽更是连麻线都省了,直接把粽叶的末梢插入叶边就结实了。那时,一大家子的人都住在一起,外婆要忙活好多天才够大家尝鲜。外婆包的肉粽是我最爱吃的,煮熟之后肥肉都化开了不会感觉油腻,粽子则咸淡适中,糯而不烂,还有最解馋的肉。
那一年端午后三天,妈妈忍着阵痛生下了我,爸爸特意起了个别致的单名:康熙字典上解释为“一种驱邪的草”,或许注定了我和端午的渊源吧。
当传统越来越遥远而被淡忘时,端午适时地作为国定假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儿子的床头已经挂上香囊,冰箱里有妈妈送来的粽子和咸蛋,明天周末,我要留出时间拿店里买来的药材薰一薰房间,回忆端午的味道,回忆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