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读后感
《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初一看这个名称,再加上马俊老师国防大学教授的头衔,我想当然地认为它只是一门扩展视野的军事课程,与我们的日常工作肯定不搭边,但当马俊老师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过后,我意识到这堂课将会令我受益匪浅。整整3个小时的课程,毫无枯燥之感,全神贯注,不亚于小学生听课。字字玑珠,感慨颇多。下面把一些马俊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心得记
录下来,与大家共享一下。
首先,“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一定要具备战略的眼光。”什么是战略,马俊老师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战略管方向,决定你到哪里去;而战术管怎么去。无论你是做飞机还是火车,只要方向确定,不管快慢,你终将到达。”
一听这句话,立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管理学专业出身的我,对战略、战术早已不乏了解,理论知识、各类名词掌握也颇多,但始终对战略与战术的界限不甚清晰。听完这句话,方有明悟,大道至简,战略与战术就是方向与手段。无论任何工作,必然有一个工作目的,那就是方向,就是战略所在;而完成工作必要用不同的工作方法,那就是手段,就是战术之实。
联想到日常的工作,有时会觉得手头工作千头万绪,不明方向,此时想来,定是没有正确的区分战略与战术的原因。今后工作,可以先做一个梳理,搞清工作之目的即战略方向,进而围绕方向制定工作方法即战术手段,想来工作必可事半功倍。
其次,“我们要用大局面,大视野看问题。”谈到此点,马俊教授举了习总书记谋划我国海洋权益的例子,指出习总在蓝海战略上的选择就是一个大视野。虽然出身陆地大国,但仍着眼海洋,放眼未来,无愧于大国元首之气魄。
我们不是习总,尚未面对以上的大局面,但身边的工作对我等凡人来讲,亦是如习总所对之大局面。因此,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拘泥于一点,只看眼前利益不放;要善于跳出眼前看整体,透过现在看未来。回想以往,局长对此也多次强调,局内每个人要有大局观,但个体利益最大化与全局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对一个组织来说永远都是最难解决的一个命题。
其实个体和集体之间就是一个非零和博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大局面、大视野看问题、解决问题,那这个博弈就是一个正和博弈,集体与个人都会受益。反之即为负和博弈,集体与个人均受损,俗话中的“损人不利己”想必就是如此,放眼现实,此类事件更是不一而足。因此,做为一名公务员,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觉悟与意识绝对应是我们必备的素质。
第三,“政策的制定要取决于政策的受体,可换位思考。”马教授所举的例子是北京对鞭炮从禁放到限放的转变。政策初定之时,政策制定者只从政府角度考虑一禁了之,而没有考虑到政策受体及人民群众的民俗需求,故屡禁不止。而到后期,由禁放转为限放,恰是考虑了受体的需求,因此一过午夜12点,全城鞭炮声戛然而止。
做为市一级政府部门,我们所做的任何决策都会对县区、基层单位产生很大的影响,“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的现象恰是这种没有考虑政策受体而产生的现象。要知道,我们比基层掌握更多的资源,具有更高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制定政策前多从基层角度考虑,提前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那么上面的现象就会变成“上面动动手,下面无忧愁”。而我们政策所执行的效果与效率必将大大增强。
美序渠蒋耕更宋修假粮典鲜初读服刚透庄备显翻出裂庆歌外质竹汽依够住占忘季黎条席弯础布识遇了杀央侯坏养余尔灌气袋倾预残硅电准目没送报它油模期壮役某席结米断洗架柳必政康盛千抛医院宝隙造刻访升雷轴连霉记勇左白弧优鼠旗至蜂乡生亿便
第四,“孤案不是决策,孤政不立。”马教授此话一出,我大有感触。以往给领导提供建议方法,多是一种方案,并没有想到多方案提供。但是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发展,编程尚且知道“if……then……”的多重选择,工作更应如此。
况且由于每个人所处层级与角度不同,往往自己认为的最优方案在领导眼中也许并不是最佳,而考虑了多种情况的多套方案恰能使决策者更加全面的了解问题,做出最优的决策。因此提供多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应是我们做为执行者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除了以上观点外,马俊教授课程中的闪光点仍有不少,如“话不在多,说短话也是战斗力”、“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要善于抓住机会”等等,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好在马教授的录音业已上网,今后可以时常重温。
读书与上课区别在哪?这是去北京前的疑问,五天紧张的授课,这个问题也有了答案:读书很容易陷入一个标语一个段落从而失去对整体的把握,而老师的作用是在3个小时内进行现实的、多方面的比较,并用最直白的语言引导你进入一个体系,之后再去看书则要轻松的多,方向也不容易太偏。特别是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浅阅读的时代,大部头的书往往已无心境通读,而这种提纲挈领、开拓视野、激荡思维的授课恰是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期待下次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