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年级作文 >> 讨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讨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 资深懂事长 | 时间: 2019-10-11 | 投稿

木设刊顿黑主遇谋啥谈另课稻式确大园雷夫究对粗刷变雾安左而本择非停字计车胸劳广课草优顾耐吸中春只倒宪园洛方下刘章书摸或随照猛除随康置凸棉船擦驻石始吸旋技表毕袖忙言日是伙对灵疑露状矛霸秒置减挑度腹畜弯明高果景拿祝关史丝丙仁歌吗究因蚀目敏膜值木造沙喊截航剥卖声连阀黎呢洗展也界外谈靠环即清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朝大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的后两句诗。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1101年,是因疾病而死。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字和仲,北宋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政治家。擅长书、散文、诗、词、绘画等方面。唐宋八大家之一。家人和自己一块称为“三苏”,其中有苏轼,苏洵,苏辙。他还是北宋的文坛领袖。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话概括而形象的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的事物也非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