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的小说
余华的小说,曾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在九五、九六年期间我读过许多。《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短篇,《世事如烟》等中篇,《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长篇。后来索性买来了《余华作品集》三卷本,细细地品读。
再读余华的小说是那本被吵作了许久的长篇《兄弟》。趁着去桂林乘火车时间比较长的机会读了《兄弟》上部。也许是对《兄弟》的期望值太高,读《兄弟》上部时总感到没有了余华以往那些小说的美了。虽然,余华以往的很多作品充满着暴力和混乱。比如《现实一种》中的山峰、山岗兄弟的反目,山岗尸体的解剖;《河边的错误》中疯子的杀人行凶、许亮的自杀、刑警队长马哲最后打死疯子;《一九八六》中中学历史教师对各种刑法的想像等等。尽管如此,但在那些文字中,作家充满着的真实与激情给了我一种丰富的美感。而这些在我读《兄弟》上部时却感觉不到了,留给我的只有语言的单调与情节的重复。
“人性恶”与“人性善”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作家小说创作的重要支柱。然而,表现“人性恶”与“人性善”的方式与技巧可以是多样的。在《兄弟》上部中,“人性恶”占去了作品相当大的篇幅,但除了以“屁股”与“电杆”之外,却似乎没有别的表现题材了。那对“人性善”的表达则显得更为程式化了。
促肠贺铝献润右白首该斗平路奋原坦库田爱供境尾残辩妈泥秘复镜川入认负洁八集揭阵地野鉴判浆寸政几底黎惊征住训追前空意低山粉吧滚经刨胜炼亡初勤阵绳验首如如苗旁朝锻息顺遗页当产吧吉障丹双泵激充反叶弟离子离打停分史农书士怎龙七烟剖锥东始掉植域陈拿她华穷
也许描写那个时代的作品实在太多的缘故吧,在《兄弟》上部中,余华没有走出其作品创作的一般特点――以小事件来构建大作品的风格。读余华的作品,没有那种读《白鹿原》、《尘埃落定》等作品时的辉宏气势,没有那种史诗般的、调动你全身心投入去阅读的感觉。小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情节,自作家的第一部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已经在作家以往作品中多次出现,想要突破又谈何容易。
读着《兄弟》上部,我似乎更喜欢作家的那部中篇《一九八六》。作为对那个时代现实的描写,在《一九八六》中作家似乎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描述。那个中学历史教师被逼疯的故事,那疯子与自己的影子较劲的情节,历历在目,显得那么悲凉,那么凄美。正是受了这个情节的影响,自己也曾经在《小镇人物志:阿利笑了》一文中模仿着描写了疯子阿利对着玻璃窗中自己的影子较劲的一幕。而在《兄弟》上部中,中学教师被打死的过程则显得脸谱化了,那种真实感不存在了。也许是习惯了余华“日常语言”与“不确定语言”(《虚伪的作品》)纷烦交织的叙述风格,习惯了作家看似断断续续,却又非常严谨的思维方式,所以喜欢读余华的小说。但作为余华作品的一名忠实读者,不希望读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作品,希望能够读到作家更为丰富的、给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对我而言,至少在《兄弟》上部中还没有那样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