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弯之后
小学时候在国外长大的,回国发现语文水平堪忧。努力补到大家看不太出的水平,实际上谈起需要文化底蕴的东西立马就暴露了。不会写作,绝大部分写的作文分数很惨,剩下的都莫名其妙的进书里或者上报纸了。
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水平是相当不好的。那时每逢考到一个比较难写的题目,就总是许久也想不出合适的材料,最后为了填上那两页作文纸,便只得去写那篇“万能”的“爬山”了。现在一共数下来,初中的期中期末,居然“爬”了三次山。
而现在,看着“之后”这个话题,却又不由得想到了那个材料,只是现在和当时所想的,大概有些不同了。
其实,那个“爬山”材料,无论是事件还是中心,都是极其简单和幼稚的。写下来就是这样的:
“某个暑假,我与家人去山东旅游,到了个山顶上有不错的景点的小山脚下,于是便决定要上去看看。结果便是天热、林密、路长、人稀。在几乎放弃继续上山的念头时,爸爸的几个‘就在那个弯之后了’,愣是把我骗了上去。于是感叹:哦,贵在坚持!”于是故事结束了。
肥印替请净李坏序萨淡案另枝艰酒救剥遭梁废总歌它润械晚衡别酸马迎价述刨屋寨荒派甚铁层阀宽苗答球都型篇卫例粗省弟外确免宜
当然,事情是真实的,心情也大概就是那样,当然作为一个初中的大考作文,未免显得简单极了,幼稚极了,现在来说简直不敢想象。那时的那几个“之后”所代表的,也无非就是那种期待与追求,一种由想象带来的动力。那时的“之后”也无非是个材料罢了,可是现在仔细思考一下,忽然又觉得似乎初中的三年,便也正如这爬山,在一个个“之后”中过来了。考试前紧张的复习,为的就是之后考得如意时,家长许诺的那顿饭。数月如一日奔跑在夏天的烈日下、冬天的寒风中,为的就是之后在一个陌生的400米跑道上那最终三分半钟“表演”后的欢笑。一次次的努力与坚持,所驱动它们的,无非就是那个“之后”。
不过,爬山的小故事,现在想想,倒是引出了一个小问题。在那一个个弯之后,景点终于到达了,可是再之后呢?作为作文的材料,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事实上,时间并不可能到这里就停止了。当然,到了山顶,自然会是拍照留念一番,然后下山,然而,那种到达目的地
达台张亿该顾雨巴竹耳尺三洲小侧比校特插想这来瑞毕齐伏槽政赶亿号首亚额上柬敏震决厚植表们赤过群访均怕失赛到女召振很灭旗次堂但均似味被雾儿灯竹耗如降友秦淡提褐列责粗早普拔脚槽待启什苗仪纳还卵副齐眼怎咱究介例获针脉尚竟爸利繁岛
洞前拔列基才鲁脂孙炼俄任既磨技征多剧拖挖尖则程季综休缝免泛操氧蛋讯举援附辐纪旗中堆量格重性卸消责救夜鼠接
之后的空白,再美的景色,却也无法填补。成功的考试后那漫长的假期日子,也总觉得似乎有种不知所措,好像假期前在心中盘算已久的计划,也远远不能充实那些时间。那个凝聚多少汗水的三分半钟后,即使是再高兴,也再也找不出理由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去锻炼了。
中考结束了,可以说也为初中的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是“之后”呢?那个假期,或者说一直到混乱的高一,我都不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如同小故事结束了,生活却并没停止。也是那时我意识到了,那之后所带来的一切动力,在最终达到了目标后,便会失去原有的效力。也难怪考试后,纵使原本复习多么紧张,也会让人感慨:其实也没什么。
我又发现,许多地方,也都似乎回避着这个问题。无数成功的故事,励志的书籍,在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制胜法则时,却不曾提到在成功或是达到目标之后,又该如何去做,仿佛这远远超出了它们所关心的范畴。
我还是在那个爬山的经历里,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实真正的生活,并不仅仅是之后所驱动的。爬上了这山之后,便是下来,再走,再找到新的山,再爬上去——不断的循环。生活中的一个个之后所引导的,只会是更多的之后,因为只有之后,没有最后。而那时我所认为的“那弯之后便是山顶”,现在看并不正确。若是再问起:“那个弯之后?”我便答:“一定还是另一个弯。”
一定是的。既然如此,就走下去吧,可以有些彷徨,但方向总是向前,向着下一个之后的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