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梦想起航
首次接触《致青年教师》是在2012年,那时的我还没有静下心来去看这样一本“佳作”。这个假期,重新拾起这本书,仿佛吴非老先生在与我侃侃而谈。
薄安忽乔临绩土话余膜管祖努缓乘网奋利们绝措绩右考室私抛春能抢侧遗竹棉滤卫笑菌齐达偏术遍静翻府附粉线袖联农检
这是一本谈心的书,它讲的不是你该如何当一名老师,而是一个个鲜明的故事所带给我们的感想反思。
我相信吴非老师肯定读过很多书,因为,我看书时,很多有哲理的故事及一些我没读过的名言警句,让我不仅在书写划下来,还在笔记中写了出来。那些美妙的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自行惭愧。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吴非老师在课上讲出这句诗时,学生激动的泪光闪闪,我在读到这一片段时,何尝不是兴奋。
我喜欢这本书中《心里装着学生的心》这一篇文章。这不禁也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记得,那是初三的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有关“美国911事故”的一个小故事,五角大楼在遭遇袭击后一位员工在临终前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故事讲到这儿,老师停了下来,让我们猜一猜这位员工对妈妈说了什么。教师里很安静,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更是不愿意带头。这时,老师点名字喊学生起来回答,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是美国的报应,有的说:要告诉妈妈自己的银行密码。我在心里否定者这些答案,我想他应该说的是:妈妈,我爱你!我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老师,可是,他始终没有喊我,因为有一次他喊我回答问题时我沉默不语。最后,老师在失望中说出了“妈妈,我爱你”并加以解释。这时,班级中想起了一阵骚动与窃窃私语,“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这些正确的答案就这样被我们用沉默掩盖了。而今,当了老师的我,时常注意看学生的眼神,在提出问题时,寻找着那个渴望的眼神。或许他和当年的我一样期待着老师的提问。
文章《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一文中,我很受启发,的确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也愿意高兴地走进老师的办公室,那一声响亮的“报告”似乎在证明着我是老师喜欢的孩子。如今,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会改变以往把学生喊进办公室的“威严”,“你想来老师的办公室玩吗?”“你有时间来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聊聊天吗?”
还有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学校内有多少洗手间。是的,我的确想说说这个问题,我们的拖堂,学生入厕的拥挤,这个在这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原来从学校开始就已经在让我们的孩子在适应着社会环境了。无可奈何的孩子,你上课时弱弱地举起的小手,“老师,我想去厕所”的确有些无辜啊!作为老师,我能做的是及时提醒与不拖堂,可是,外在的条件,让我呼吁: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留点麦穗在田野上,如果你把麦捆遗落在地里了,那就不用去找了,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流浪人,你已经把它留给了贫困者,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捡麦穗的孩子。。。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心有感触,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仁爱,把爱留给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家人,但这和爱这些孩子一点不冲突,爱是涌泉,不会枯竭,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
在我读书笔记的首页我写下了这一句话“凌霄羽毛轻无力,掷地金石自有声”
我们的教育做的应当是“看似轻无力,其实自有声”这种慢教育就应带在生活中点滴进行。
这本书,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我的点滴之墨也仅仅是抒发感想,看书,悟书,教书。 最后,怀揣着梦想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