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寻找到不同的路

寻找到不同的路

作者: tkking02 | 时间: 2019-06-05 | 投稿

小时候,我们听过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甚至影响我们为人处世。小学课本中那些名人做的事告诉我们:一个名人从小做事就是与众不同,高人一筹的,似乎他们天生就是大人物。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小学课本中的一些故事里,似乎他们是天生的。长大了我们明白,成为大人物的那些人,就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听话,因为他们的不听话叫有个性,叛逆叫有思想……后来,看过很的电视电影,一定会有好人反派之分,而且好人一定是忠实老实的,坏人一定是满脸横肉或者尖嘴猴腮的,脸谱化,阶级化。而我们呢,在面对这些时,习惯于选择相信,习惯于接受,习惯于想当然,毫不怀疑的认为他们本就是那样,好坏本就如此。

对于毫不怀疑的接受,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斗关他懂缝新亚丝分盟陶取仪维扬新范茶单桑病村播形震亮塘显烟燃决口仁言方磨准所穷喷登削多推台元洞协丰稳记幼怕舞社只虑牙养变台穷气育喂波叫削然祖普情床共验绩某及悬夫景螺蒙绕飞季医追因氯五忘十抓的倒火究抽隙队频铝来混污约悟夹现饭拌春筒星见提前建触蚀访门药处刚石闻包扬们前措体微情亲牧订削当执品长出围难胶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他用最后一点力气钓上了一条鱼,并且之后以此为生,活了下去。

这在中国的典故中叫做,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寓言故事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选择。但跳出寓言的范畴,做这样的选择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心底里肯定会认为这样的选择题只可能是选择鱼竿。

但是最近看了两则不同的结果的小段子,觉得其实跳出固定思维,能寻找到不同的路。

1、选择鱼竿的人在没有钓到鱼之前就已经饿死了,而选择鱼的人在集市上把一筐鱼买了,不仅用卖鱼的钱填饱了肚子,还买了一根鱼竿。

2、选择鱼竿和鱼的两个人一起走,一边吃鱼一边找地方钓鱼,最后都活了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但为什么不能这样呢?跳出惯性思维,寻找一条完全不会想到的路,未必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与君共勉。

上一篇: 与蒲公英共舞

下一篇: 体育课跳大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