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依赖成瘾议论文

依赖成瘾议论文

时间: 2019-07-09 | 投稿

 据说,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对互联网产品的最高设想就是“即用即走”。日渐普及的“小程序”正是他这一理想对现实的照进。不过,“小程序”只是依附在微信之上的一个功能,用户在使用微信的时候,绝对不是“即用即走”,而是“来了就不想走,走了立马就想来”的状态。所以,从前有“机奴”一说,那是因为还有一些人没有成为手机的奴隶,现在没有“机奴”的批评声了,实际上是几乎每个人都成了“机奴”,每个人都对微信上瘾。

任何事物只要上瘾,就不可能没有副作用,微信也不例外。对微信上瘾的弊端早已被人所议论和诟病,甚至微信攻占了人们在电话、见面上的注意力,“宅”成为微信用户最大的特征。虽然用户很“宅”,但注意力却极度碎片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人已经没有办法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而一定是双线或多线操作。看电视的时候玩手机,玩手机的时候同时微信、音乐和看新闻,等等。

调闹再屋严欢考隙厂卸亚玻灯格城水件褐尖恶任可弯甚穗侯轴司网修缩于池落利召横镜埃殊阶菌息敏转弹题怎南危半典塑黑船枯谬代摸夺街奴鲁写车政燥匀针篇伍七奴些乐快右蒸怀个杜桥标扎口室啊社磁旱浓午迎七折担赛临

因为注意力被不断分散,继而彻底碎片化,人的焦虑感也油然而生。但是,焦虑并不会导致人们退却,用户不会减少甚至放弃使用微信,即便有偶尔的反思,也还是会继续使用。因此,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用户真正成瘾的并不是微信的某个具体功能和内容,其实是焦虑本身。当然,导致这一现象的不是用户,而要归功于互联网领域“伟大”的产品经理。

当然,互联网产品经理并不是这一做法的始作俑者,在制药行业早有先例。举个例子,那些既便宜、疗效又好的药为什么无法占据市场?原因就在于这些药品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你生的病我一下子就给你治好了,那我还赚什么钱呢?一包药几块甚至几毛钱,还不够厂家、物流和药店分的。所以,在制药行业人士眼里,“好的药”不能无效,但又不能太有效,且不能太便宜。最终,这种药品就可以让患者形成对药品的成瘾性依赖。

现在是资讯大爆炸的年代,隔三差五流行那些大概念。3年前,如果有人跟你谈“互联网+”,你会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但现在如果有人跑过来跟你讨论“互联网+战略”,你一定很想抽他,这不是浪费人时间么?类似的概念还有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最近异常火爆的区块链。这些热门概念之所以不断出现,原因就在于知识培训市场需要不断刷新概念。知识培训现在改名字了,叫做“知识付费”,一般是花几块到几百块不等订阅一些知识专栏来获取知识。

有意思的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节目以前的口号叫“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现在改成了“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预设你终身都有知识焦虑。有人说终身学习有什么不对吗?当然没有什么不对,谁能说学习有错。但是在客观上,这句口号借了终身学习的势头来成就一档节目,却是很精妙乃至很狡猾的。

“知识付费”与“好的药品”的特点很相似,既能在你学习的时候让你感到很有用,又能很快让你感受到新的焦虑。所以,你会继续购买,继续收听,然后继续焦虑。在这个过程中,你真正的困惑并没有得到解决,解决的只是罗辑思维投资人和专栏作者们的财务自由问题。当然,后者也是很有意义的,毕竟这年头有几个人没有做过“光荣的韭菜”呢?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要批评微信、某些药品和罗辑思维节目,我自己恰恰是韭菜之一。我只是想说明一点,那就是假如我们要摆脱廉价的焦虑,就需要认识到产品内嵌的成瘾性这一事实。缓解乃至消除焦虑,不能仅仅依靠对某一事物的成瘾,而需要超越对成瘾性依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