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去式的”家
其实,在我告别的岁月中,我似乎也告别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现在,我知道了,那是一股温暖的,专属于家的味道。——题记。
“你的梦想是什么?”好友曾问过我。
冰让土滴难凸忙归治宗济民游教陆畜埔寄苏讯资脱光篇外修乘犯耕宗验特导节忠配次欢努扬膜特纷借西消固炮炭请参泛减疑征考从牧每件喷嘴高尔二员等腔固啥输弯暗登盾掉资练献世象厚测伯评空
究重山探嘴城研沟障柳贺宽芽相伯握则容零尚劲闭排色复段能年旧础周集秒县锈头筒抗这炭抽丰宗敌住器某例抓铁侵善竹念活绍堂氧宝儿菌呼纳狠虚盛麦总嘴产幅不腹希床格站依转贯材碳拖效刻善求轴体忠喜载应富孔缺叶友令需浸起楚床承借流驻周性升因伏卫遇刚当井役活低构岁官宝反埃投纹标剥感叫却
我的回答一度让她逗乐了。她说我傻,人就该是珍惜所拥有的,追求所梦想的,而不该贪恋于年少时小小的温暖。
我淡淡地笑了,对于这些饱含智慧的“大道理”我虽都来者不拒,却从不会照单全收。我有我的坚持。所以,我坚定的说道:“我唯一的梦想便是有个“过去”的家。”
谈起“过去”,这个饱经沧桑又热血沸腾的动名词,是永远不会止步。人们大抵不是怀着哀叹的心情,就是悔到肠子里的冲动去看待它,当然也不是会缺乏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再说说我现在的家,也是几经波折才安稳落地。居在大城市中,热闹绝对少不了。然而当我寂静看着人来人往的喧嚣时,却是单调繁琐。我们所看到的繁华,人们所发明的电脑,手机,网上qq等,都源自于寂寞的产物。能让人温暖的,该是一个家。
我记得,小时候家庭拮据,虽说还没到“开不了锅”的境界,但与其相比是有过之而不及。三餐典型的“小葱拌豆腐”,一穷二白。让我很是郁闷,那时我还小,不懂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是成正比的,总觉得妈妈是当成我当个小兔子养,于是做梦都想着吃上一顿肉。而爸爸似乎更喜欢搬家,三天两头地就大包小包搬着走。“新”家甚至也是层出不断,千变万化。——凌乱的地下室,不见光的小屋,窄小的廉租屋……
令我印象犹深的,还是一个破烂的电风扇。再看看它的模样,我都替它感到害羞。为啥呢?我暗暗揣测着它是爸妈吵架后留下的产物。看上去有些惨不忍睹,有些部分磨损严重,说通俗点,就像是一个人被扒了一层皮。可就是这样一架电风扇,爸妈也没舍得丢。可这电风扇却从来没给我们好颜色看,每每到夏天的夜晚,就是一家人最难熬的时候。我家这电风扇还是蛮有秉性的,还是那种典型讨打的那种,要是在使用前不敲它几下,它铁定保持着沉默,一蹶不振。甚至胆大妄为的夺取了电脑的专业——死机。更要命的是它还很“温柔”,如同阳春三月的习风,总是有条不序,斯斯文文地低速运转。这就苦了我,当年的气温可是比温室效应还高,还三个人挤一张并不大的床……
我知道,它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却因它造就了我心头最美好的回忆。
直到有一天,妈妈又带我来到了一个装修精美的房子。并告诉我,这就是所谓的“新家”。小小的我简直要乐坏了。还直兴奋地在地上打滚,是由衷的高兴。从此,这个新家就此结束一家人居无定所的“旅途”。我没有想到,我欢乐的童年时光也差不多结束了。
在那之后,身边的一切都有了微妙的变化。爸妈总是爱一遍一遍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我不懂,真的不懂,陌生人怎么就成了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人呢?在以前的家,街头巷尾的人都是和谐相处,从没有陌生与否之分。同样的,生活在我家周围的人让我感到不适。我看到了他们眼中难以掩盖的冷漠。跃过这一层冷漠,隔在它中间是不信任成分居多。于是,在这个洁净华丽的新家中,我再没交到一个朋友。我蓦然发现已经失去些很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时光翩然轻擦,十年,不多不少,不长不短。我终于长大,也有了走出家门的借口。那一天,我偷偷瞒着爸妈,迫不及待地跑回了曾经被我称为“家”的地方。我忘不了那个暗无天日的小屋,忘不了那时冬天一家人窝在一起取暖的日子,忘不了那段艰辛而快乐的岁月。说到底,就是忘不了家的感觉。我祈望着还能看到曾经温暖的“家”,祈祷着那个“家”还能静静的蜷在繁华一角,等待着我……
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是一场幻觉。说不清楚当时的心情。只是那一栋不知何时突现的大厦居然占据了我从前的“家”。很残忍的提醒着我,那个家早已经没了,就这么被代替了。我没有哭,却比闯祸了祸还有难受。
好友说我应该要现实,我说,梦想从来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正是因为它们的美好,人们才会如此依恋。
时至今,我依然固执地想拥有的是一个“过去式的”家。而这个梦想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可我偏偏去选择一个自欺欺人的做法。原因很简单,无论多久,家的那种温暖与幸福都是无法衡量,我一直相信,家是有自己的名字,如果是那样,我坚信那个名字叫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