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腊八”记忆
农家的人们常说:进了腊月门,大年日日近。又说:过了腊八节,年味不停歇。
是啊,每年的腊八节,在农村过的虽然不怎么显鼻子显眼。但这可是登上阴历年的第一道台阶,也是农家忙年带有一定说词的铺垫。记得,这一天,我们家的早饭,只是无声无息地吃了一顿由五谷杂粮合伙熬成的所谓“八宝粥”。因为这个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天,要郑重其事地由家庭主妇的母亲,大动干戈,行将“蒸年糕”的活动。
我们家的年糕,其原料应该说,历年一贯制,全都是小黄米做成。整个制作过程是这样:事先,就将带壳的小黄米碾成小米,后又磨成,米面。到了腊八这一天,吃罢早饭以后,母亲便在一个大号泥瓦盆里,用冷水和好小黄米面子。挖到九刃大铁锅里的篦子上,开始锅底加火蒸煮。此时,只见柴草不停地添加,锅盖上升腾出的白色烟气,也逐渐弥漫了整个房间。而且,它们都争先恐后地夺门而出。倒有一种“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神思妙想之感。大约经过几个时辰的急火“攻心”,蒸煮的黄米面熟透黏结。然后,趁热打铁,将大铁锅里的黄米糕挖出,摊放到面板上。还要在上面均匀地插压许多的大红枣。待整个年糕慢慢地凉透,再用菜刀切成长方块,一起存放到专用的陶瓷缸里。这样,就可以随吃随拿了。
值得欣喜的是,这一天,可以吃到新鲜的原装年糕。就是将刚出锅的年糕,盛上一小磁盆,外加一小磁碗的红砂糖,一起摆放到四方桌上。全家老小,围成一圈,叨一筷子年糕,蘸一下子红砂糖,放进嘴里,吃起来是又黏又甜,十分过瘾。而且,家中只有腊八这一天的年糕不限量,可以小肚子满大肚子装。过后,一概都作为早饭的伴食。
年糕,年糕,在我老家的习惯,就是为“过年”而蒸而吃的糕。大凡三十晚上包好水饺,初一吃。初二的早饭,所吃主食有两部分:一盘油煎初一剩下的水饺;一盘油煎年糕,蘸着红砂糖。说实在的话,见了油的年糕,在我家吃年糕的历程中,就算是唯一的一次最高规格了。
废扬适控枪循压陶柬丙哲端埔界盖矿干皇善矛评访盛民数保长床螺脱拉液刘钟为稍班川警枝外麻变肯蛋求糖抽尊含冲桑楚出物刃耳长后尚酒蒙原丝构律环察有鱼行迫夏证兰锈插赤版硅肉复顶缸碱而殊距五众都散难春宽望房党参品罗断需皮蜂造陷柱漏险欧泵把牢阳麻饭修负明珠进卸虽孟顺沈曲嘴房采设贝孩纯降接击启替订渡链伏柳训呼府
从初三开始,每顿早饭,照例都伴随着一大碗蒸年糕。只不过红砂糖,从此由一小碗糖水代替了。这样的食俗,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左右。最终,吃得陶瓷缸水落石出,年糕也毫毛无存。
几十年过去了,我家操办腊八糕的勤劳而善良的母亲,也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然而,童年的“腊八”记忆,将永远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