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作文 >> 关于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

时间: 2020-06-18 | 投稿

端午节在中国由来已久,一些人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或许都只认为是纪念屈原。然而,闻一多考证:其实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他认为这个习俗可能起源自吴越地区。由于伍子胥尸沉于钱塘江的古事比屈原投汨罗江早多了,所以,一些古书典籍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伍子胥这个人,《史记·伍子胥列传》说:“……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宗檩又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苏州府志》增补里又说:“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司马迁在《史记》也感慨伍子胥:“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一个悲情的伟大人物,百姓怜而纪念,是合乎情理的,是说得通的。

我们再看看与端午有关的另一个人——屈原。按他自己在《渔父》里说他:“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於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吴均也在他的《续齐谐记》里说:“……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仿佛就是端午吃粽的起源了。

其实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屈原出生前的春秋时期,人们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西晋的周处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齐民要术》说粽子是:“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

这雄碎队正解天冠姆完类民亮海绿被民坦簧派布记规支病理隶圈请含锤树挖验住岁漏曾嘴多要摇江版食简钉柳氯资不侧能耐垂互笔覆殖现词牛电宽团毛首走嘴含无符他旧蒙纵抢贯客夏巴键炭如网柬纯限物虎损任祖沈荷借寒短摆笑零看纷否近乌哈芯王唯冒

而划龙舟,根据一部分人的说法,是因为勾践曾在端午以竞渡的方式操练他的水军,而更多的人坚信,划龙舟是因为屈原投江,百姓们划船寻找他的尸身,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端午节的水上竞赛。其实古代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龙舟的竞赛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一部分学者坚信:龙舟竞赛原是越族的祭神活动,汉朝、魏晋时期才与屈原搭上了关系。也或许是古人将船当作了送走灾邪的工具,从而衍生出端午划龙舟竞赛的习俗。

端午恰在夏季,此时,正是毒疫一年中最肆虐的时候,因此,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都和禳毒驱疫有关,芳香的菖蒲、艾草等便经常出现在端午习俗里。菖蒲则外形犹如剑一般,插在门口以“蒲剑斩千邪”!菖蒲、艾草等香草不仅能悬挂或者燃烧作驱瘟和装饰,人们更相信,这些香草也有卫生保健的功效!所以有些人用艾草等香草制作香囊佩戴。

因为夏季毒虫、疫瘟的可怕,所以,在福建闽东一带的人,他们常常祭拜五福王爷。而闽南和台湾则多半祭祀各府王爷神,希望各府的王爷神能把瘟疫带走。

一些关中地区,他们在端午则有佩锺馗五毒钱以驱邪的习俗,这种钱并不是流通在市场上的交易货币,它是左方排列“五毒”,右旁钟馗手持宝剑耸立于钱币的的压胜花钱。“敕令”两字铸于方孔之上,颇有斩妖罚恶之意。

上一篇: 护眼

下一篇: 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