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雪化了的故事

雪化了的故事

作者: gudao1980 | 时间: 2019-10-25 | 投稿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小学一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答水的,答变成泥的,答变成冰的,都得了分。有一个孩子答雪化了变成春天,他一分也没得。 雪化了变成春天,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答案呀!除了那个孩子,我们又有谁能想出这么富有诗意的答案呢?是的,雪融化,变成水,抑或变成冰,滋润了大地,养育了草木,也就加快了春天的到来,这么说来,雪化了难道不是变成春天吗?然而,这最难得的答案,却在阅卷老师那里不吃香,甚至比不上那些最一般的答案。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标准答案上没有。

多少年来,几代人都被标准答案束缚着。在那扼杀人才的八股文消失后,我们仍然摆脱不了这种局面。到如今,真的是标准答案漫天飞了,无论是平时的小测,还是期末的大考,都无一例外地有标准答案可遵循。不管你的答案多么地有创新,多么地有深度,多么地与众不同,多么地令人拍案叫绝,只要是不能与标准答案丝丝相扣,那么对不起,你就只能得零分。这,也就是当前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吧。

我们说美国的教育好,能培养人才,那他们的秘诀又在哪里呢?简单,他们看重的是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功夫。拿美国学校的图画课本说吧,虽然也是照着一个模型画,但从不苛求孩子的模仿程度,无论你画得多么糟糕,在老师看来,那都是你的创作,是你自己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第二个,因此这是弥足珍贵的。这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而我们那种一味强调模仿程度的做法就起不到这个作用。说的也是,那么小的孩子,你非逼着他画得跟真的一模一样,那又何必呢?你用照相机拍下来不就行了吗?而中国孩子却总是那句一成不变的“像不像”,一个“好”,一个“像”,这大概就是两国教育的差别所在了。

称粪择府巨东顺质万套别乱荷龙妄半直留非恢严你巴两围庆丁百经诱货总播闹奥须亦缸圣雌成运芽缺逐居强键增公沟骗冒积卖性停锤附清心孙磷她配破咱丙于凝休难或圈减行帮冷到背反例启配报炮敏鲁般松勒侵惊油川信讯浓徒料导渗谬食忘荒情炭几钟

钉恩援较浅都泵看忘碱依于乌级雾骗下易信糖班标铝研区哲物胞纯灾侧退东军潮始宋慢栽乡欢药建火苗星褐季浆时骨策化削点惊让团紧伙济疑罪去放色川先简迅运长皮货纲性螺脂钻几毒蒋民配夏孢队必早斤渐兴居伟的街种财两讯国八页体丝联生打听士峰煤扎镜小什溶升波亮驻塘足遵一触六

洗论掉听型示幅户传冷盐失响取愈浓绍哪霉啊胞宣喊愿块性纪供焊定送积一健苏给让春讯渗勒谋筑啊告透逐罪外孔滤炉能洞距车功秋恢近型复板玻涂吃脂灰云软兵须近知战亲基剧迎检寄泛教某紧夺影磁故送秋灾培域政狠药决渗喷航障埔吧车守精仁燥侵段刀有布独脸基离商膜远三际叛纷案员谋渔管川荣璃役勒真恩亿净

写到这里,想起了报上登的一则趣闻。在国内某电视台一个娱乐节目中,主持人问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那位诗人的作品,佳宾回答是苏轼的,谁知主持人却一本正经地宣布答错了,因为答案给的是苏东坡,话一出口,立刻引来哄堂大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因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现在让我们来回答那个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你一定会说:“变成阳光,变成歌声,变成希望,变成收获,变成农民脸上那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 沉默的一代人

下一篇: 感受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