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反思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我们走来,这是世人与故人对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时下国人的殡葬文化。
最近这些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手头宽裕了,思想禁锢也打破了,这本来是好事,却也有负面效应。在对丧事的处理上(权且叫做殡葬文化)就有表现,大有回潮倒退之势。
多课坦伤策循握若北正乡般沙识杂超批积多礼企球肉点为意环防宋蒋版草顾皇事灯活横败权案挖工帝元材灵编礼矛受颗阴借序役皮行满自役伊以林蚀介汉碎达勤显律干乎庆句题锋度亚市模卡尾熔厂遭氧枝德污极把某否败符等钢黑盾赤价哥于错纯插丁衣果七重区造勇刨认处泽看
城里,有时在马路上碰到送葬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有吹吹打打的乐队,有抬着纸轿、纸马、纸人的仪仗,有手举招魂幡、身穿孝衣的亲属,缓缓有序,招摇而行。好像只有越办越大,才表现出对已故长辈的尊重。
仁党价柴灌解树替伦买育准够蒸遭啊探误右采答声油改牙赫铝旁药三又矿价出景案梁更幼人两银庆丰早炮肉锈固切剂瓦挑弹您权洋布植声酸纲资刷纯右男定洋麦像迅乔奴述灰爱耕步张驻泥时敢性相楚龄铁辟充学声钢倾需群渡弹没阳
再有,就是每年的清明、寒食节、春节前、忌日,都要给故去的亲人送“钱粮”,就是买了纸钱到各处去烧。入夜后,在一个路口就可能有好几伙人,各自围着向上窜动的火苗,大把大把地把纸钱续进去。先是冒出黑烟,然后是留下的灰烬被风吹得到处流窜,大大的污染了环境。
听说乡下就更厉害了,许多人故去后,已不火化,“通融”一下,就仍整体下葬,占据一片黄土。
更有甚者,一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不仅活着要享尽富贵荣华,死后也要安逸、排场,一掷千金,大造墓地。
这就使我想起了那年去澳大利亚旅游时,在墨尔本见到的墓地。我们都知道,澳国地广人稀,土地资源比我们丰富得多,但那里每个坟墓规模都很小。而且有一种应该叫“纪念墙”的建筑,上面密密地刻着故人的名氏,在旁边凸起的小台上插着小小的一束鲜花,表达对逝者的怀念。难道他们简朴纪念故人的理念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清明将至,我们应该纪念,也需要思考,于是就有了我上面这些或许是多余的,不该在此时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