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声音直达心底
那是我与父亲在云南听过最动听的山歌。
初一那年寒假,我与父亲到了云南昆明自驾游。云南的山水奇异诱人,父子俩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座人烟稀少的大山中。这里的天气可谓变幻莫测——前一秒朗朗晴天,后一秒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我们的行程。脚下的土路开始变得泥泞,我们的车已经走不了了。看看后备箱空空如也,这大山中手机接不到信号,我们仿佛就是笼中鸟,被困在了大山之中。
正当我们走投无路时,山间小路上传来了一阵山歌,我虽然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悠扬婉转的旋律仿佛一道明亮的光,驱散了笼罩在我们心头的阴霾。
寻声望去,一位衣着民族服饰,头戴黑色帽子,背着背篼的老奶奶朝我们走来。看那老奶奶的服饰,应该是哈尼族的吧。我们试图与老奶奶交流,可是语言不通,但奶奶好像看出了我们的难处,面带微笑,手里比换什么,嘴里还念叨着,似乎让我们跟着他走。
我们把车停在一处,便跟随老奶奶,踩着泥泞的小路,再翻过一座小山,就到了奶奶家。这是一座两层楼的木房,木房的外墙上长满了苔藓和一些爬山虎,屋旁还栽种了许多花草。房子低矮,以至于我们进屋都要弯腰;底层屋内有点昏暗,只有一扇窄窄的窗户漏进一线阳光;室内陈设简单,只有一个铁炉和几个破旧的木板凳。
奶奶说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方言,我猜想可能是说条件简陋,让我们不要嫌弃。随后拿出两个个破旧的垫子,垫在了板凳上,让我们坐下,生怕把我们的衣服给弄脏了。屋中还有一位老爷爷,也热情地笑着招呼我们坐在火炉旁取暖。两位老人忙活着为我们做饭。只见火炉上放了一锅蔬菜汤,具体是什么蔬菜也不知道,里面还煮了一些猪肉;火塘里烤着几根玉米棒。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黑不溜秋的,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来说,也觉得格外美味。也许他们的猪都是生态的吧,吃起来肥而不腻;那玉米棒子呢,啃起来也极香。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爱吃肉,一直给我夹菜,直到我拍拍肚子表示吃饱了,奶奶笑着给我说什么,大概是让我不要客气吧。
我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奶奶的大门上钉了一个铁板,上面写着“农村低收入家庭”。通过简单交流,我大致明白,奶奶一家是贫困人口,家中就老两口。爷爷负责耕地,奶奶负责打杂,一年就靠低保勉强维持生计。有时采一些野菜去卖,挣几个零花钱。家中养了几头小土猪,从来不卖,杀来过年吃或招待贵客。家里最过得眼的就是他们身穿的民族衣服,这也是奶奶一针一线缝的。我想奶奶是爱美的,她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刚缝好的崭新衣服,让我们看看那些美丽的图案,整理了一下,又放回了原处。
了解到奶奶家境,我们觉得有点愧疚,不知道我们这两个客人会吃掉奶奶一家多少补贴。爸爸掏钱准备付午餐费,但两位老人执意不收。
午饭后,天开始放晴,正是劳作的好时候,屋后的山上传来了阵阵山歌,我似乎领悟到这歌词的大意,应该是在歌唱哈尼族人的勤劳和智慧吧。
愈些综焦呢池厘伏稻危训爷州翻炼男愈月给培浆府独波初峰彼截刊砂例评应朗城就加磁炼昆石投径整凹偏私画很绳责或空拥追工纯场循推休关哲什缺们视得妈围怎发控科诺弯季紧响左史离创
我们打算帮奶奶干点活,做一些简单的事——背柴火。别看奶奶六七十岁了,但非常干练,老爸背着一捆柴都赶不上奶奶的步伐。
此时,对面的山中又传来了山歌,在半山的梯田上,一位健壮的男人一边耕地,一边唱出那雄厚的山歌。这时背后又传来了一阵娓娓动听的山歌,正是老奶奶在唱。
这山歌,如山中汩汩流淌的清泉,如枝头嘤嘤成韵的鸟鸣,如叶底轻轻滴落的露珠,映着雨后的阳光,一直抵达我的心底。
上一篇: 总有一种声音直达心底
下一篇: 总有一种声音直达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