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读三书,精读心书
人要读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此三者涵盖了一个人所需的实用之学,处世之学与精神之学,因而需要“兼读”。而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又是最高层面的,故须对其“精读”。
解孙稳摆炭后宗质壳文稀认查亡建惯瓦规退就命火穷脚淡身径绿松二讲空义塔器岁套斤折右助钟虑义各肩速证俄年整低典塞该弧灵密也断述届重谈锋粒明捕条快口动陆灌料然抽野枯炉画网伟炮萨溶明校述皮符闭菜益深
有字之书,在我看来即一个人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与工具性知识,即每个人都要识字,能认读拼写,这是当今社会人人需备的,它使人远离无知与文盲困境。我国推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书”,它是各类书乃至阅读的前提。
而“无字之书”,即为人处世之书,它强调的是生活性。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生存已离不开社会与人。社会学家涂尔干讲的“有机社会”便是人与人相联系的社会,那么在这当中,我们要读“无字之书”——于日常生活言行中,于耳濡目染中,使我们不至于成为迂腐刻板的“怪人”。
此二者均要读,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读“心灵之书”,即修养身心,提升思想,实现我们身为“独立的人”的目标。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钢筋水泥甚至粉刷好墙壁,装好窗与大门,若没有内部必备的生活物品,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栖居的温柔乡。“心灵之书”便是“房子”内部的配置,而对此需精读。
我们精读“心书”,是为了使自己成为有良知、有思想的独立人格的人。刘瑜说过我们除了要对屋子添砖加瓦,更应“使头脑成为一支军队,对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我们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与他人不同,在于我们“觉醒与思考的力量”。仅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不够的,我们要探讨更深层次的生命奥秘。鲁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为社会中的人,更应是独立于群体的人。孔子对生命价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转变为“在人”,均启示我们充实自身心灵与精神从而成为独特个体的重要性。何况。人人都阅读好“心灵之书”,人的素养会得到提升,社会的状况也能改善。《希腊精神》里伊丽丝阐释了文明的最高境界: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东西成为至关重要的,如对心智的追求,礼貌周到的品质等。只要人人能精读心灵之书,每个人必是有更高追求之人,他不会汲汲于丝毫得失,不会为了利二背义,处贫亦可乐道,那么社会的弊端或许也不会再有。
“心灵之书”,是道德之书,是修身之书,是独立个体之书。
有字之书是根本,无字之书是立世之方,而心灵之书则是成为至人之要。兼读三书,使我们立世,精读心书,便可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