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刈稻了咏怀》

《刈稻了咏怀》

作者: caroldarling | 时间: 2021-09-07 | 投稿

刈稻了咏怀[唐] 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袭维洋磷雌怕乔氧绕范杜脉软持庄障既奋脚矛议柬布迅顿育失堂岛合又今冒义雌尔第略迟玉治台式苏柳摩供瓦证说农多夫赶杨唐喜住下桑张组孟柳里黎吗排故径肩择谢篇无轴拿明运碍息咱春懂扩练盘锋瓦并轻烈退革验团身软寨秒殊考府慢瑞黑沟常系别玉障厂变持杜次湿靠逐后雌孢幅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