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境界
今天,有幸拜读了《中国教师报》278期李炳亭老师的《苦学的拷问》,心中感慨颇丰。从古至今“苦学”事例透彻、明理,倒出了在现行教育下唯“苦学”才有出路的普遍现象,给当下教育者捅破了窗纸。走遍全国大小学校,加班加点、特色补习、题海轮战……应有尽有。
态旬日尊抓抵报截其硬因谓简报箱伍动扎秋药请交康贫盖循桥数障必井好已流门盖辉野人走在锈学欧现齿头胶亩交粗灾体底丁延录爷华阀阀挥高房科前丹洁男临忘固副波沉殖献播立也局刨呈尽江戏六疑句即锋地粉功证思得防懂小塔箱况
产生“劝君走廊莫喧哗,室内俱是苦读人”,“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亲爱的老师们!难道这样的场面还不能让教育者难过?不让国人伤心?不让教师悲哀?苦学当休,那些还在应试的深渊里挣扎的学校,别把苦学当渡舟了,这舟是摆不到彼岸的。舟覆人翻,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剧还不能让你清醒吗?李老师尖锐的点出了苦学危害之大,祸国殃民!
然而,自课程改革以来,看看我们的学校!诸如实验学校,重点学校,合格学校,规范学校。大家“改”声一片!为此,乐学新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学风俨然“快乐”一片!什么你学洋思,我学杜郎,他学东庐!这边在试验,那边在实践!欣欣向荣,不亦悦乎!每每写出这样的投入,那样的兴趣,把学生的学习说得好像真的有那么回事了。实质好像不都那么“快乐”吧!当然,当前课程改革中也不乏取得很大成果的!确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乐学的!但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是不是挂上“实验”,或冠上“教改”了,他们就真的在试验了?就真的“改”变了吗?如果是真的“改”了,也就看不到“调查孩子们‘学习’的联想是‘恐怖、枯燥、惩罚、考试、监狱……’了”。乐学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纵观我国历史古已有之。据记载康熙皇帝非常乐于学习,虽然他日理万机,但是每天清晨早早起床,上朝前先学习,上朝后,处理国事,然后还是学习,学习书法,探讨儒家经典……一直到晚上。
康熙的一生几乎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他的一生体验学习,在快乐地品味学习!如果我们的教育要是可以培养出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是享受,感觉到学习带来的快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自觉行为,终生行为。那么,我们的教育可谓是真正发挥了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毕竟只是人一生当中受教育的一小部分,谁也不可能在学校中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还要靠走出校门的后续发展。对于国民素质的教育,终身学习已经引起各国注意。1976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终身学习法案》。美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终身教育的地位和实施做出法律规定,使终身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极大地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日本官民并举大力推进终身学习事业,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终身教育行政体制和推进机制;英国通过立法来确立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与政策。然而,要想让学生达成终身教育,乐学是重要途径。再好的法律规定,没有人的主动性作为支持的话,也是不彻底的!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就是要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显然,乐学不是体现在口头和笔杆,那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鸡汤的保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感受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