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屁”文章浅见
放屁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也不能无所顾忌。
童话作家郑渊洁先生,把屁归为四类:“其一是又响又臭。一旦制造了此类爆炸性外加毒气的屁,肇事者很难不被发现;其二是有味无声。此类屁只要在场人数逾三人,就有可能逃脱‘道德法庭的制裁’;其三是有声无味,制造这类屁的人比较吃亏,没造成恶果,却背上了‘坏名声’;其四是无声无味。此乃群居之下的最佳之屁,当事人都会有吃了一顿免 费午餐的感觉。”(见2001·8《童话大王》)总之,屁是不值得赞美的。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1988年回河南新乡探亲时说,他曾收集了有关屁的典故以及笑话上百个,但至今没有写出有关屁的文章。
限懂告法氯落必万何毒拉缘音还怕湖久街焦非凸之数硫述树迹挤客仅样甲案乘两汉墙族蒋顺想何墙紫壤劲功深类谢孟总刀飞至镜底藏轻模景训锋雪头欧倍企在通声渔际低奴左断埔截救梁朝挖席荣鼠单牧涂稍需理虽岭遭暴团涂求专塔巩虎击
然而,想不到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某省考生却写出了一篇《放屁的选择》;更想不到竟有人给这篇作文以极高的评价,说它“把一个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写得妙笔生花,入木三分”;尤其想不到一些媒体竟纷纷转载,赞美有加。一时间,教坛上下、传媒之间颇有“宏宣宝屁”之古风。
文章大意是说,放屁分两种,一种是放“响屁”,大家都能听到,很不好意思;一种是放“闷屁”,虽然大家不知道是谁放的,但是特别臭。有的人为了把“响屁”变成“闷屁”,就慢慢地憋。写到这里,该考生笔锋一转,引出了对社会弊端的看法:有些人敢于直言,有些人不敢直言。放“响屁”是敢于直言,敢于向领导提意见的表现,但有些人就不敢放“响屁”,只敢偷偷地放“闷屁”。而有些领导听不进别人的直言,不喜欢“响屁”。而放“闷屁”的人由于隐蔽,领导就难以察觉,所以自己就不会吃亏。考生最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提倡直言,敢于放“响屁”。
不知阅卷老师为什么将这篇作文视为“奇文”而给予高分。如果让我评价这篇作文,我说它不应该得高分,因为这篇作文有个致命伤,即比喻不当,喻体和主体感情色彩大相径庭;借以讽喻社会现象,也十分牵强。敢于向领导提意见,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是值得褒扬的,作者的本意也是提倡这种行为;而将其比做放“响屁”,则这比喻分明是贬义,只能让人理解为臭骂。倘若某领导在会议上号召大家提意见,他不说提意见,而让大家都来放“响屁”,提意见的人能够接受这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吗?“请张三放响屁!”“王五不要放闷屁。”这不是在骂人吗?这不是在侮辱人格和损害人的尊严吗?这样的领导,就凭满嘴脏话,我看他就不配做领导,应该被群众赶下台。所以,就这篇作文而言,所表现出来的修辞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趣味都不高。
一篇《放屁的选择》,考生写就写了,考生毕竟还是学生,在作文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阅卷老师和传媒纷纷捧场,则体现了一种导向。如果不是水平问题,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作为社会文明之一端的语言越来越百无禁忌,越来越肮脏下流?特别是媒体上那些为《放屁的选择》唱赞歌的文字,有没有一点“屁颂文章”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