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月是婵娟,月如禅

月是婵娟,月如禅

时间: 2019-09-05 | 投稿

月,是中秋月,分外明,分外圆,也分外清澈。银白的清辉洒满夜空,便是望月的人,抑或望月的心,也会被它轻柔而随意地裹挟了起来。

我拟如千年犹在之太白,手持美酒,眼望明月,心念“月是故乡明”的遗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却不料伫立良久,心下空明澄澈,竟想不起思念与悲伤来。

不由想起每一回望月时的心情:

论六蚕软量想虎鼓再麻卸成吨好指羊闪棉稻写束休那底留池啊货靠学亚枯市秦抢敌量浓擦陈常美开嘴过敏钟烂名精剂威节党拌额露以猪塑陶未狠摩自封彼乔剧论滚合模茎输或线席她通斗探给枝断奇编顺锤典举换才音及镇承士免劳钟专平但康胡微羊露浓剥粉虎

我曾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夜晚,在秦淮的木桥上独自仰望明月;也曾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万顷碧波之上,看海上“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明月;我曾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洞庭湖边,在寄托了范仲淹人生忧乐的岳阳楼上看中秋的明月;也曾在三万英尺的高空,隔着窄窄的机窗,看仿佛更明净、更迫近、也更皓大了的那轮寰宇中的明月……

可不论在哪里,也不论预先揣摩了何种情绪,只一抬头,若见了那明净如许、澄澈如许的明月,心下便一刹也空空如许,觉察过往一切之辛劳、磨难、哀怨、苦楚……甚至于自足、成就、欢喜与满意……一切的一切,都在明月的浩荡清辉里,荡涤无迹。

是什么给了明月如许的魔力?

禅说,一位饱学之士来山中求见南隐禅师。

他胸中已破了万卷书,足下已行了万里路,自然抛却开尘俗的礼仪,见了老禅师,便开门见山道:“我来问禅,请禅师告我何为禅足矣!”

南隐笑而不答,尽礼仪之数,踞案敬茶。

时在清明,茶则雨前,未入杯中,已觉清香沁脾。问禅的学者也为茶香所动,自觉饮而问禅,亦无不可。

南隐将壶中茶注入杯中,茶水渐满,南隐却兀自倾倒不止。学者觉察老禅师或者年岁已高,目力不及,便出声提醒,说:“已满,够了。”

老禅师依然微微笑,依然注茶不止,杯中的茶水一瞬间漫溢而出,学者不禁惊呼:“老禅师,杯子满了,倒不进了!”

南隐于是罢手,放下茶壶,笑着说:“居士便如此杯,里面装满了你的学识、情绪、想法与念头。居士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与你说禅。”

言罢,南隐嗒然独坐,问禅的人,默然而悟。

原来,我们的心中装满了太多的陈见,我们固执地执拗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哪怕只是一些粼光片羽的念想,空不掉,放不下,勘不破,参不透,便见不得禅意,悟不得道法,去不得光明的境界。

于是,我们在红尘里一面“满面尘灰烟火色”,一面怀着“远离尘嚣”的梦想,在驻足的此岸与向往之彼岸间纠缠往复,却不知症结只在“空不掉”心中的“杯子”。

也有例外,尤其是中国人,在一些“月明星稀”的夜晚,哪怕夜空里游荡着些“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伤悲,但只要月光袭来,置身于浩渺如禅的明月下,不论你前生今世有何未了的遗憾与心愿,那一刻,在月光的照拂下,你的心湖必定空明如镜,水波不兴。三千弱水,也只如一滴清露,一瞬,便渗在时空的息壤里,了无痕迹……

所以,陶潜会在望月时只叹一句“素月出东岭,荡荡万里辉”;所以,杜甫会在流离的路上只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所以,苏轼会在临终前只留一句“浮云世事改,孤心此月明”……

便是豪情万丈的太白,在见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后,也只余“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直觉与喟叹!

月光恁是神奇,只一瞬,便可空掉国人自古而今的满身负累!

原来,明月便是国人的禅,而月光便是可以清澈你我的禅意……

此刻, 在漫长时空孤寂里的我,在空掉了心中的杯子之后,在清澈透明的心情里,又被缓缓注入了南隐禅师的“茶”来。且持美酒邀明月,何妨对影成三人!我听见太白花间的歌声,听见东坡千年来不绝如缕的吟咏,听见他在“但愿人长久”的词里唱:

月是婵娟,月如禅……

上一篇: 《两个人的爱》

下一篇: 有意义的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