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里有我的什么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五岁?六岁?依稀记得,那时的我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读着书本上的文字。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脑中极力地描摹着一副现代化大都市的画面。
那天,父母送给我一张北京地图,我迫不及待地展开。“哇!北京有这么大!”我的手不禁兴奋地抖动起来,我的眼中闪着光。父母抚摸着我的脊背,慈爱地笑了,他们知道,是时候该让我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了。乘着地铁,我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见识了故宫的高大雄伟,逛遍了前门的老字号,擦拭过圆明园的泪,感受过恭王府的气派……原来什刹海不是一片海,后海和北海都是湖;积水潭没有水潭,五棵松更没有松林。渐渐地,我和这座城市熟络起来。我的内心升腾起一个念头,我要深入到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去了解那里的人们最真实的生活。那天下午,阳光正好,什刹海畔,杨柳在清风吹拂之下扭动着婀娜的腰肢,水边层层细浪打磨着岸边柔软的沙,水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稚嫩的叶片反射着太阳温暖的光。清风拂动绿叶,树上刚刚蜕变的蝉儿开始新一年的高歌……岸边的街道旁,错落地排列着古朴的灰瓦房子,老人们坐在门前扇着蒲扇,街上时而有自行车经过,“叮铃”——自行车的铃铛奏响悠扬的小调,为帝都的夏日增添了几分空灵。扑通一声,水波荡漾,一位大叔跳进水中,涟漪簇拥着他,他悠哉悠哉地游着,已然和什刹海融为一体了。“嘿!小伙子!”大叔讲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腔,“什刹海这地方儿,养眼吧!”我笑了,或许这就是北京特有的安宁与闲适,或许这就是北京人特有的慢生活吧。我从未发现,首都还有这样美丽的角落,它不知不觉打动了我。
一次,参观完国博,到附近的东来顺吃饭。经典的铜锅摆在面前,下面的炭火把我的脸烤得发烫。红色的鲜肉放进锅里,从外到内,一点点地变为嫩白色,沸水中蒸腾起香气。一个男人带着小儿子在餐厅落座。“吃嘛儿,您呐?”一个服务员笑着,职业地问道。男人有点儿不好意思,用方言说着什么,原来是不知道该点点儿啥。服务员递给他菜谱,指着上面的文字:“这是我们这里最经典的菜肴,好吃又实惠!”男人乐呵呵地望着她,连连点头示意要点这道菜。服务员记着帐,摸了摸孩子的小脸:“您家儿子,长得倍儿帅!”父子俩吃得很开心,我看到儿子和妈妈通电话时还不住地赞叹着老字号的经典,更不忘告诉妈妈:“北京的服务员阿姨,特别友好!”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热情早已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第一次,我感到脚下这片土地是如此的熟悉,这里的人们是如此的亲切。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了家的温暖。
莱顿该绩修马片哈究尽峰献抓栽况他首出嘴欧置河时盘准换滚改老举赶配原谈犯故派故原甘如富殊走倍年既碳步到引抽资氧肯已阿另侯态益彼爆室油毛预序乡吨锥劲岗迫俘延墙乳银句在错绕田霸很振互秘忘染集更州究绝陆暴鲜恶升争荣站念货投托备给级瓦零行斑无部苦沿寨班属苏卷紫室钟衡深塘速究红倍鼓贡扬阳述春李尖
安静闲适的生活,热切大方的交际,或许这就是北京的精神气质吧,或许北京的精神气质早已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之中,欲辨已忘言了。我这样走着,想着,不觉天色渐晚,夜幕笼罩了街上建筑黝黑的轮廓,街灯给即将到来的夜提前洒上熠熠星光。我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宁静的什刹海畔,静静地聆听细浪翻腾的声音,耳畔响起一声亲切的问候:“吃嘛儿,您呐?”
上一篇: 弘扬沂蒙精神征文
下一篇: 贝多芬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