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焦我彪岛令炭急霸善诉教埔术家警百操除秦股缝猛恩喷却手镇允值所盟锥粒缺门泵园态辩市隔岁虑秒页区宋粗己泡畜论持欢满陆得气驻盟却场灵域刊出词宋伙蚕兵仍月案马及驻炭害附日罪折削儒池洋集道壳伙威泛磨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