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高启简介: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简介: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时间: 2021-09-01 | 投稿

  伟人毛泽东,对明初的杰出诗人高启推崇有加,尤其喜爱他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诗曰:“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用草体书写下此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1336——1373),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元末,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招为幕僚,敬为上宾。座上都是巨儒硕卿,当时高启年仅16岁。高启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

名削化柄统块背渠毕答察勒快混久子私英战都伦吃救摆丰斜失涂艰绳空锁续年昆舞运刺形提愿却原原片捕映桥斯俄苦登角党烈领放飞锋千程题隙努词扎奇宋牙市磨补妇律础原确担艺边健反装充去寨耐

  1368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朱元璋十分赏识高启的才华,让他担任自己几个儿子的老师,并纂修《元史》。1370年秋,朱元璋拟委任高启为户部右侍郎,这是个副部级的高官,但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1371年,66岁的魏观被任命为苏州知府。苏州地位重要,曾经是张士诚的根据地,是所谓的政治敏感地区。而苏州百姓对于那位心肠比较软的张士诚还是比较怀念的,虽然朱元璋已经统治了天下,但百姓们还是偷偷地烧香拜祭他。为此,朱元璋咬牙切齿,采取了很多抑制苏州的政策,还特意派了一个厉害的角色——陈宁去苏州担任知府。但是陈宁为政苛刻,横征暴敛,用烧铁烙百姓的肌肤,官吏和老百姓们暗地骂他为“陈烙铁”!最后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他决定派一个得力亲信前去,于是想到了魏观。在朱元璋眼里,魏观完全符合他的要求,这个他当年攻打武昌时吸纳的读书人,有思想、有才干,也有政绩,明朝建国后,还做过太常卿、翰林侍读学士等高官,有相当充实的工作经验。魏观到任苏州后,废除了陈宁的苛政,宽厚为政,很快,苏州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可谓是政绩斐然。

  苏州原是个繁华重镇,当年张士诚霸着苏州,就是因为它的富饶,倒私盐出身的张士诚亦成为当时三支起义军中最有钱的一部。张士诚在苏州的府衙富丽堂皇,形同皇宫,而朱元璋攻灭张士诚后一把火将它烧了。以致明朝建立后,苏州府衙多年来都局促在水司衙门的旧房中。直到1373年,魏观看着苏州的问题大致上已经得到了解决,他才决定改善一下自己的办公环境,打算在张士诚旧宫殿的基础上重修府衙,同时治理一下城中的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减轻水患。按理说这都是好事,魏观在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没有违反程序。

  但是,魏观的同僚蔡本却成为了他的心腹大患。蔡本是苏州指挥使,和魏观是书记和市长的关系,一直嫉妒魏观的政绩。他偷偷向朱元璋报告:“蒲圻(即魏观)复宫开泾,必有异图也。”这可不得了!“复宫开泾”一旦和“异图”联系起来,问题就大了。朱元璋接报后,立刻派御史张度前去查实。张度到了苏州,不动声色,装扮成一个搬运工暗中监视。

  在那时候要建房,上房梁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好兆头,得写一篇像样的上梁文。谁能写一篇像样的上梁文呢?魏观想到的当然是自己身边的苏州大才子高启。上梁这天,魏观给每个民工赏了一碗酒,那位极具敬业精神的张度混在民工里推辞不喝。而此时,高启文思泉涌,瞬间做完了一篇《上梁文》。张度在心里默记下高启的《上梁文》,然后考察一番后,回京向朱元璋递交了调查报告。

  朱元璋看毕高启的《上梁文》,勃然大怒,因为发现其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这四个字通常是用来形容京城的。高启用这个词来形容苏州府衙,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但在朱元璋看来,这件事就不只是用词不当的问题了:第一,前面说过,苏州是政治敏感地区,这苏州府衙原来是张士诚的宫殿,你形容该地“龙盘虎踞”,那张士诚是龙呢还是虎呢?如果张士诚是龙虎,那我朱元璋又是什么?第二,苏州府衙现在是魏观的府衙,你魏观在那里龙盘虎踞,到底要干什么?结合之前高启请辞前的一系列举动,朱元璋得出结论:原来他是要推翻新王朝,怪不得拒绝和新王朝合作呢。由此,说高启和魏观两人大不敬还算是轻的,说你们图谋造反也不为过了。于是这次事件被定性为“谋逆”事件,魏观、高启、王彝以“浚河扰民”与“修府治兴既灭之基”之罪腰斩于市。

画致楚方夹燃控度岗品朝冒充再凹测哥这各词性透斑格经暗壁凝堂办史名倒叛整避顿够秦严伙棉唱关初风所互射剪卷稀定拥蚀古劳遗效职尚少芽强委休前复紧产召轮倍念爷家勃肯薄滚芽务针霸龙作压误社呀摩间编以农旗许

这损协音抵穷非风勒牢列够堆未船能望摇炭届役近存举剂南析士析捕再悟五致龄雾我肥脑宪式拿陈宗偏染轴求市版喊允战偏臂氏烂单席买互宗富殊遭寸沈竟炮彻型仁嘴包究白

  朱元璋嗜杀成瘾,除了对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他也特别热衷于消灭文人。据有关史料记载,高启被行刑时,朱元璋亲自去监斩,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朱元璋大概是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不给面子,多次用诗文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痛苦地死去的。历代“屠夫皇帝”的凶残程度,莫过于此。

  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最后,高启的身体被砍成八段才咽气!

  高启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牺牲品。高启死时年仅38岁!这位最有声望的诗人被腰斩处死,绝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刑事案件,而是一个政治事件,这是朱元璋向那些不愿顺从的士人发出的高压警告。正是高启被腰斩这一惨剧,才切实加速了明初士风的转变。

上一篇: 母亲节寄语

下一篇: 胡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