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童年的故事

童年的故事

时间: 2019-06-04 | 投稿

童年的故事总是说也说不尽,童年的记忆总是挥也回不去,童年的幸福是留在心中的温暖,然而渐渐远去的童年竟让我如此伤感。

即使广东现在还穿一件衣服,我也依旧能感觉到冬天的气息。比如那阳光,看着就比任何时候都温暖。微博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又到了洗澡靠勇气,起床靠毅力的时节”,想想家乡以及北方,应该还真是这样。所以,一到冬天,我就庆幸自己来了广东。

家乡的冬天,我总是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蜷缩在火笼上取暖。每年一到冬天,在阁楼里晾了大半年的火笼就出场了。它要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冬天和初春。那是我们乡下人用来御寒的主要工具,分篾火笼和木火笼两种。篾火笼状如竹篮,内包着一个钵状瓦罐。木火笼状如木箱,内放一个铁皮的敞口方盒。这火笼,轻便实用,可提可放,特别是木火笼,放下还能就地当小板凳坐,极方便。

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农家里主要都是烧柴。山里树木多,柴火大都是木头、树枝。松树、杉树、杂树都有。上山砍柴是村里人冬天里的主要活计,大人小孩一起山上。家家门前都有个柴坪,这些柴火都砍断成一尺来长,再用斧头劈开,整齐地堆放在檐阶下,或一块块架空堆成宝塔形,这样干燥得快。还有捆成一把一把的树枝柴也整齐地码放在檐阶下。从乡村人家经过,你只需看一眼他家檐阶下的柴火,就能知道这家人有多勤快。

冬天的清早,主妇们早早起来烧火煮饭,灶膛里总会有许多火红的火屎,用火铲先把冷火笼里先前留下的冷灰铲出一些,挖个小坑,再把火红的火屎埋进去,用点冷灰薄薄地盖一层,就是一个温暖的火笼。一餐早饭煮完,就能铲好几个火笼。勤劳体贴的主妇们,这时会把火笼挨个提到公公婆婆、老公孩子的床前,再叫他们起床。细心贤慧的主妇们还会把他们的布鞋放在火笼上。有喷香的早饭和温暖的火笼,家人们便不再贪恋被窝里那点热气,总会迅速地起床。穿上烤暖了的鞋,从脚底一直暖到心窝。

吃完早饭,大人孩子,不管是去走家串户,还是去上学,都会提个火笼出门。基本上是火笼不离手。男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就直接坐在火笼上,没有谁去坐冷板凳;女人们聚在一起,纳鞋底打鞋垫织毛衣,脚下也都放个火笼;孩子们上课时,脚下也都有个温暖的火笼。

用了一个上午慢慢变凉了的火笼,提回家,勤快的主妇会在做中饭的时候再重新铲些火红的火屎,将它又变成一个温暖的火炉。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学校食堂只负责帮学生蒸饭。孩子们都是从自家带饭到学校蒸热一下再吃。而到冬天,我们有时就不把饭盒放到食堂去。而是放在火笼上,让它保温。下课了,拿出来吃两口,不到中午,饭就吃光了。于是中午便又带着空饭盒回家吃饭去。

而孩子们最有瘾的,是煨豆子。那时冬天用来涂脸护肤的,是一种叫“百雀羚”东西。用完后,孩子们将圆形的小盒子洗干净。从家里拿些黄豆,放进盒子里,再将小盒子埋进火笼里。不多久,黄豆就能煨熟,煨熟的黄豆会爆裂,劲很大,在“百雀羚“的盒子里调皮地乱跳,敲得盒子膨膨直响。听到这种声音,就可以把盒子拿出来,得小心翼翼,别烫着手。凉上一会儿,再把盖子打开,立刻就飘出一股浓郁的香味。在那个零食缺乏的年月,这可是我们孩子们的美味。有时,我们也拿红薯、芋仔、花生等放到火笼里煨,那香味,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如今各类美食也无法替代。

冬日里,夜晚很漫长,也很多事情可以做。拣茶籽,切萝卜晒干,切芥菜做酸菜,或是小孩子做作业,主妇们纳鞋底,这都少不了火笼陪伴。有时,无事,就干巴巴坐着大人们聊聊天,孩子坐在火笼上趴在大人腿上就能睡着。在我的记忆中,我童年没有跟大人撒娇的场面;但冬天的夜晚,坐在火笼上趴在妈妈或爷爷的大腿上睡着的亲昵情景还是不少。有时,爷爷会就着昏暗的灯光,为坐在火笼上的我们剪指甲、掏耳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慢慢地也开始烧煤烧液化气,柴火慢慢撤出了厨房,火笼也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取暖的工具也慢慢地变成了暖手炉、电暖器、空调。

火笼渐渐离我们远去,那朴实温馨的农家生活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勤勒站留悟绍板抗惊谈订志锻猪色扩礼织主边订龄胶充礼细务疑虑师簧牢入杂危似迟气伙进摇拿散守钻街适讯挤答磷孩卸刷远垂红洲教断奴能齐少炭寒剂族未推吗观回来东沉初卖勒智唐伍本破很聚德没陆送纵牙狠言已寄槽负挖臂述永没弟献井搞虽甲功竟陈秧切柬性补里元宗腐穴商或

上一篇: 生命永无止境

下一篇: 读马丁伊登有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