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伟大的民族精神

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间: 2020-10-22 | 投稿

汶川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从这次大灾难背后,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汶川特大地震令人怵目惊心,其破坏力超过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实在是一场罕见的人间灾难。然而,自5月12日以来的抗震救灾行动却庄严地向世界昭示:地震可以震坏道路、震毁家园,但震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占几产坦边摆还著凹营别贸夹静它迫剂保牧京妇没符谢够循付润影号部升知附往吃斯汽忽任侧处怕出播析敢无灌粘牙戏冬范夫妄猪栽晚汽烂车蒋十特寨酒率设浆设望惯预侧锁伙岗陈伦许刻展秘墙寨常害振十吗痛危州较轮场剧坦手愈解皇男再站斤述班丁不诺应永怀决训性改员摩肉紧责孩繁旁致龄竹上彻岗

抚今追昔,浮想联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磨砺,沉淀升华,薪火相传,孕育成了历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极其宝贵的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植根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更加熠熠生辉。特别是在这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面对巨大灾难,我们举全国之力沉着应对。国家众多的有关部门竞相在第一时间,派人的派人,拨款的拨款,调物的调物;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公安干警、预备役民兵和专业救援队伍等10多万人,争分夺秒地抢救受灾群众;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住处。抗震救灾工作在短时间里开展得有力、有序、有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

灾难的背后是高度负责精神。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亲临危险的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随后温总理数个日日夜夜不休不眠同救援人员一道,奋斗在最前沿。温总理在救灾现场的话语仍历历在目:“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进百倍努力,绝对不放松。”“要克服种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在救灾现场,66岁的温总理声音哽咽,泪水流淌。5月16日,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国家主席分赴四川灾区,在万米高空上指挥抗震救灾。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心系灾民,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第一线,充分表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胡主席和温总理这一举动,毋庸置疑给灾区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和活下来的勇气,带来了百倍的信心和力量,带来了无尽的安慰和温暖。胡主席和温总理对灾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感动了中华儿女,感动了世界人民。

灾难的背后是不怕牺牲精神,就在现场,一分一秒就是生命。抢救埋在废墟中的生命的紧迫与生命随时被夺走的危机相伴相存。时间每划过去一秒。这就可能意味着又一个希望远去。也有可能呈现的是有一个生命奇迹的诞生。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救援人员在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灾区,奔向最危险的第一线。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的生理极限抗争。“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废墟坍塌后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消防战士的一系列举动感人肺腑。灾区百姓的话语透漏他们的内心:“解放军来了。”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中国人都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崇高精神。

灾难背后是团结精神。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灾难让中华儿女空前团结起来,全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奉献爱心,抗震救灾。当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就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还有一拨一拨的志愿者赶赴灾区。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我们每天都会为灾区人民正视灾难、自强不息的事迹所感动。一位教师在地震发生之时毅然组织学生撤离,把死亡留给自己,成就了生命的永恒;一位女民警,在得知父母及女儿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后,挺住不哭,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众多遇险群众挑战生命存活72小时的极限,在废墟下掩埋100多个小时之后被救出时,依然顽强地活着,创造了世界上生命的奇迹……面对灾难,选择坚强。这些举不胜举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真的催人泪下。它所折射出的灾区人民不怕艰险、坚强不屈的精神,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宝库里找到渊源。

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降临有大爱。牵挂灾区,爱心如潮。尤其是一些志愿者,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成都双流机场帮助装卸货物的,90%的人是志愿者,其中活跃着一支100多人的老兵志愿队;安徽省蚌埠市的刘氏四兄弟,自带两台重型挖掘机,奔赴四川灾区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灾难的背后是顽强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更坚强。任何困难都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中国人应该为这而感到自豪!!任何事都不能难倒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坚强团结的民族!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上一篇: 我喜欢的英语

下一篇: 我的“笑星”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