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800字
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800字(20篇)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乘车时,学生在那里安然的坐着,却不给身边的老奶奶让座,甚至有时在车内能听到人们大讲脏话,互相彼此漫骂,随地乱扔废纸……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文明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失殆尽。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可以买私人小汽车、洋房、名表…可是精神生活却极其贫乏,有些人总爱占小便宜,公共汽车的投币箱里被扔进了多少假钱和残币,又有一些人用五角钱来充当一元钱,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硬币,却反映出人们的文明修养该是多么的匮乏。
现在外国人都能学习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那我们更应该将它发扬光大,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
随着我们国家不断的重视文明教育,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美德在不断的弘扬。比如:希望工程越来越红火,扶老携幼、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的文明现象层出不穷。
所以,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做一个讲道德的小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谈到中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文明渊源之长,文化底蕴之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美德”是中国传统之精髓,本该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心中,延续至今。可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敢”现象——看到贵重物品不敢拾,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到交通事故不敢观,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不免让人怀疑“美德”是否随着时代改变而逐渐消失?
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古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子路翻山越岭求米,只为父母的温饱;黄香自幼温席,只为父亲睡的温暖;王祥不畏严寒求鲤,只为继母能逃脱病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今社会竟出现“子虐其母,母告其子”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可怎么会出现如此现象?有很多人猜测这是一种为了让自己声名远播的造假方式,但事实不是这样,儿女故意假借出远门,丢下年老母亲这个大“包袱”。如果有时光隧道,当古人与现代人相遇,把这件事说给古人听,我想古人一定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笑话”。由此看来,中国人是否应该重拾传统这一美德呢?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商周以来,圣贤士无不把包容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共同追求。至今仍然传着历史上两则著名的包容故事——“仁义胡同”和“六尺巷”,董笃与张廷玉失去的只是祖传的几尺地皮,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我们该学会包容,包容是溶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包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可当今人们呢?他们可以为了一点利益而和别人撕破脸皮,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弄的人尽皆知,他们可曾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呢?包容还是否存在现代人的心中呢?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原则。“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哲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品质。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重诺言,讲信用,得人们“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称赞,曾子为了答应与孩子之间的承诺,杀掉了家里的猪…古人看重诚信,喜欢将诚信行于生活之中,而恰恰与现代人相反,他们喜欢口说承诺,不去实现,当今人们可以为了利益出卖朋友,违背当初的诺言。诚信,真的只存在于过去吗?如果不,那么它又躲在那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时代在进步,这些品质应传承下去。它不该是禁锢良知的荆棘,也不该成为“不敢”的借口,脱掉“不敢”的外衣,去找回失去的正能量,找回代表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的美德!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诗词激励着人们,使人们不断进步,谦虚是成长路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孔子是一位伟人,当时他已家喻户晓了,孔子并没有骄傲,反而更加谦虚。一天,孔子去拜访老子,想拜老子为师。老子见孔子想拜他为师。心中很是疑惑,孔子当时比自己名声还大,为什么要拜自己为师呢?孔子虚心请教他人,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陷。连一代圣贤都虚心请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呢?
“程门立雪”的故事也是关于谦虚的。杨时跋山涉水,经过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程颐老师家中。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程老师正在午睡,杨时不忍心叫醒老师,于是,便在程老师门前,笔直地站着,一动不动,大雪无情地飘落着。一个时辰过去了,程老师还没醒,杨时早已变成了“雪人”,三个时辰过去了,五个时辰过去了……程老师终于醒了,杨时欣喜不已,终得拜师。
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释圆让他画一个茶杯与茶壶。年轻人把茶壶画在了上面,把茶杯画在了下面。释圆见了问他为什么不把茶杯画在下面呢?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释圆告诉他: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清泉,年轻人恍然大悟。
虚心是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把虚心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乘车时,学生在那里安然的坐着,却不给身边的老奶奶让座,甚至有时在车内能听到人们大讲脏话,互相彼此漫骂,随地乱扔废纸……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文明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失殆尽。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可以买私人小汽车、洋房、名表…可是精神生活却极其贫乏,有些人总爱占小便宜,公共汽车的投币箱里被扔进了多少假钱和残币,又有一些人用五角钱来充当一元钱,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硬币,却反映出人们的文明修养该是多么的匮乏。
现在外国人都能学习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那我们更应该将它发扬光大,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
随着我们国家不断的重视文明教育,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美德在不断的弘扬。比如:希望工程越来越红火,扶老携幼、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的文明现象层出不穷。
所以,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做一个讲道德的小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谈到中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文明渊源之长,文化底蕴之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美德”是中国传统之精髓,本该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心中,延续至今。可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敢”现象看到贵重物品不敢拾,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到交通事故不敢观,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不免让人怀疑“美德”是否随着时代改变而逐渐消失?
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古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子路翻山越岭求米,只为父母的温饱;黄香自幼温席,只为父亲睡的温暖;王祥不畏严寒求鲤,只为继母能逃脱病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今社会竟出现“子虐其母,母告其子”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可怎么会出现如此现象?有很多人猜测这是一种为了让自己声名远播的造假方式,但事实不是这样,儿女故意假借出远门,丢下年老母亲这个大“包袱”。如果有时光隧道,当古人与现代人相遇,把这件事说给古人听,我想古人一定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笑话”。由此看来,中国人是否应该重拾传统这一美德呢?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商周以来,圣贤士无不把包容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共同追求。至今仍然传着历史上两则著名的包容故事“仁义胡同”和“六尺巷”,董笃与张廷玉失去的只是祖传的几尺地皮,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我们该学会包容,包容是溶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包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可当今人们呢?他们可以为了一点利益而和别人撕破脸皮,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弄的人尽皆知,他们可曾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呢?包容还是否存在现代人的心中呢?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原则。“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哲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品质。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重诺言,讲信用,得人们“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称赞,曾子为了答应与孩子之间的承诺,杀掉了家里的猪古人看重诚信,喜欢将诚信行于生活之中,而恰恰与现代人相反,他们喜欢口说承诺,不去实现,当今人们可以为了利益出卖朋友,违背当初的诺言。诚信,真的只存在于过去吗?如果不,那么它又躲在那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时代在进步,这些品质应传承下去。它不该是禁锢良知的荆棘,也不该成为“不敢”的借口,脱掉“不敢”的外衣,去找回失去的正能量,找回代表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的美德!
一切人类的价值基础是道德。是姚明不错过一场国内联赛?是诸葛亮自贬三级?是郑板桥佛灯下苦读?这些都是。在我们身边也有美德,善良是帮助别人,诚实是坦然认错,礼貌是见人问好,爱国爱民是从古到今流传的佳话。李冰修都江堰市爱民,我们来看看。
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财产,他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他是伟大的人。约公元前256年,李冰被秦绍公任命为蜀群太守后,与他的儿子二郎不怕劳累艰辛,考察水情地势,制定治理方案。工程先要凿通玉垒山,让江水得以顺利流进内江,可玉垒山岩石坚硬,开凿十分困难。于是李冰进入老民工之间虚心请教,终于知道用烈火烤炽使岩石爆裂的方法。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宝瓶口”凿通了。为了更好地调节内外江水量,他准备在江心修筑水堤。由于水流急,用泥土石块筑起的石堰来皮冲垮好几次。后来李冰看见妇女把衣服泡在竹篓里,水怎么冲都不走。于是他让民工编大竹篓,装满卵石,再把竹篓接起来,一层层沉入江中,江水果然冲不动了,石堰形成了。人们都叫它都江鱼嘴。为了更好地调节水位,李冰修了金刚堤和飞沙堰。当内江流量大时,由于飞沙堰比金刚堤略低一些水就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到外江。
古代的李冰为人民的利益造了都江堰,留下一代美名。现代的杨利伟为了祖国的强大,刻苦训练,完成了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杨利伟原来是个空军飞行员。一天,一摞航天员选拔的资料被送到一线评委中,一线评委从上一轮选出的五个人中又选出三人首飞航天小组,杨利伟就是其中之一。进入三人梯队小组后,杨利伟更加发奋努力,他要记住飞船里密密麻麻的红蓝指示灯,纵横交错的各种线路。星罗棋布的各种设施。他把能搜集来的航天飞船电门图都贴在了墙上,一进去就可以看见。杨利伟只要一闭眼睛就会浮现出航天里各种设施和电子门的样子。相比之下,我只要上完课回家,把书包往旁边一丢,就再也不管它。有关上课内容的资料,我看都不看一眼,仍在一边。业精于勤,荒于嬉。看杨利伟这样努力,我惭愧极了。他每一次训练时,第一句话总是感觉良好,可事实并不是那样,脸色苍白,虚软无力,头晕。正因为这么努力,最后他以两个99分,三个100分排名第一 ——首飞非他莫属!正如有几分
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我每次语文都只考90分左右,考得好也只是昙花一现。这是我每次回家对有关上课的东西不闻不问的结果。有一次,老师说明天考试,可我当晚回家后不背课文,不写教辅,不读句子,好像没有考试这回事。结果可想而知,试卷上,东空一个,西空一个,共有四五个这样的空。卷子发下来,考得很差。这时,我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2003年10月15日凌晨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一分钟准备”的命令。这是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医疗人员非常担心。据国外资料显示,航天员发射前因为激动或紧张,而会心率加快,最高可达140次/分。而杨利伟的心率为76次/分,完全正常,这种平稳的心态在国际都很少有。上太空了,杨利伟展开了一面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而他想这个来表达:我们中国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平等利用太空的。当飞船飞到第12圈时,杨利伟在飞行日记本上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6时36分的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随后不久,他走出来向大家敬礼问好。这位中国航天员,用他的英姿、镇定与勇敢,让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国人也有能力上太空。
如果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美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美德是一种在行为中做出正确选择的习惯。从古代的李冰到现代的杨利伟,他们都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看来,中华传统美德真的传承了五千年啊!
翻看《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句句精深的格言映入眼帘,其中最令我动容的则是“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这句格言。
这句格言出自刘鹗的《老残游记》,说出了公与私的辩证关系。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要喜欢这句格言?因为我认为:社会要想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就不能缺少对人对事的公平心。现在,有些人靠给上级或者某些官员行贿而捞取好处,而许多有地位的人也都认为:别人向我行贿,我替别人办事是理所应当。在这种利益关系下,一些人的灵魂被歪曲了,社会风气被污染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想起中国历史上那些清正廉洁的好官,像包拯、海瑞还有近代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周总理等,他们真正以天下为公,为人民谋福祉,所以他们受世人爱戴,青史留名。
在眼前,我又看到了我的老师们。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对我们每一名学生都一视同仁,这就是一颗了不起的公平心、事业心。我们学校能发展到今天,学校办学能有这样好的愿景,学生升学率能这样稳步提升,无疑是这只优秀教师队伍追求教育公平的结果。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要走上工作岗位,能否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一己贡献,要看我们是否有一种坚持公平正义的思想。公平是工作产生绩效的必要条件,不建立这样的思想就难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也许有人说:现在我们只是一名中学生,考虑那些为时尚早,毕竟我们年龄还小,在社会实践的机会还会很多,可以慢慢理解。错了,我认为早日受到熏陶和教育,早日有“奉公”情怀,未来的道路才会宽广明亮。
合上《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脑海里还是那句话:“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它像花一样静静地开在我心田,让我立下了一个最普通,最朴素的志向,将来做一个讲公平、求正义的人,坦坦荡荡立于天地之间。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许就是道德的宗旨吧!
有些人每天都在说一定要有道德不能贪赃枉法,要实现"三个代表"思想,可虽说是这么说,但实际做到的有几的人呢?
今天我听到一条新闻:一个反腐败分子8年打倒一名腐败官员。8年啊!整整8年才打倒一名腐败官员,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甚至妻离子散。只为人民服务,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便是反腐败与腐败之间的道德差距。
就象莎士比亚说的:"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只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是等于没有一样。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以儒家为主,以孔孟为代表的道德。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中国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爱人孝顺的人道精神,学而时习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物物相依的群体精神,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天空,我们会让全世界仰望!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从古至今,青少年人才辈出,古代就有融四岁,能让梨。到了现代,更是有独自照顾瘫痪养母十二年的孟佩杰,在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缩影。他门的心都是最美的。孟佩杰照顾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养母十二年,十二年,难以想象十二年中她上如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可是,她从来不说苦不说累,没有一丝怨言。她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人吗?
其实,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只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美德就是藏在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在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起我们的榜样,树立自己的理想,积极学习,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诠释美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时期是我们一生中的黄金阶段,也是我们性格形成的阶段,我们更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开发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优点变成一种美德。“传承优秀文化,争做美德少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要唤起我们心中的美德。时间匆匆,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德。我们要努力,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让自己的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熠熠发光。
最新一届中国人名代表大会的主旨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这个主旨是多没有内涵呀。透过这个深邃的瞳孔,我看到繁星点点的夜空。
在这悠悠岁月的长河中,风起云涌,波澜起伏。 在那风口浪尖的人总会有摄人心魂的故事。为了了解东周时期七雄争霸的明争暗斗,我读了《东周列国志》,我认识了重耳。他衷心为主割肉的.故事让人感动。为了了解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我读了《三国演义,我认识了司马懿。他的管理手段和聪明才智让人钦佩。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杀秦王的荆轲。还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破秦都的楚霸王项羽…….
中华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洋溢的民族文化引人入胜,它所表现出的精神让人感触良多。二十四孝图的“郭巨埋子’做法让人无法理解,但是他的孝心毋庸置疑。他为了养育年迈的老母亲而毅然决然地要把儿子埋掉。还有’嗜指痛心’‘孝感冬天’‘尝粪忧心’”弃官寻母’等等的故事。
他们所体现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个字,那就是’孝’.着个字在今天到了传承,她就是孟佩杰。她为了照顾母亲,好的学校不去读,而是就近的上了一所学校。到了大学,她背着母亲一起去。把母亲放在宿舍里,为其忙前忙后却没有半句怨言。 汉时的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了是八年,只为完成《史记》。这十八年之中,他坚持不懈,未曾说过放弃。著有《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访遍中国大江南北。他跋山涉水不惧艰苦.风餐露宿,终于在已暮之年完成了这部巨作,对后世影响颇大。他们的坚持不懈传递到了今天。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用脚弹钢琴,为音乐史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神话。
孝是孟佩杰成功的阶梯,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钥匙。他们都弘扬着中华传统美德,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身影,更是成功的典范。为了成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吧!
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小伙子捡到了一个大田螺,便养在自家的水缸里。小伙子下地干活,早出晚归,很是辛苦。一日,小伙子筋疲力尽回到家时,却发现家中饭菜都已做好,屋子也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原来是那个田螺在他离家后变身为美丽的姑娘,为他操持家务。
田螺姑娘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我们都惊叹于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却忽略了其中知恩图报,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生在新时代,我们最需要的便是重拾中华传统美德。
一天中午,爷爷烧了可乐鸡翅,浓浓的酱汁,带着甜丝丝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盘子就空了大半。待我意犹未尽地擦嘴时,才发现爷爷只夹了几片青菜,慢慢咀嚼着。我愧疚地将一块鸡翅夹给了爷爷,爷爷却微笑着说:“不用给我夹,留给你晚饭时吃吧。”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只是爷爷做到了爱幼,我却忘记了尊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往今来,漂泊游子的思乡之作,也道出了对母亲的赞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慈子孝,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我们常常厌烦母亲的絮絮叨叨,却听不懂其中的关爱之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的名言,依旧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脚步。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我们总想着一蹴而就,不愿踏踏实实。
还有很多,诚实守信,谦逊礼让……它们如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辉煌,却又常常被遗弃蒙尘。为自己的家人拿一回碗筷吧,向老师真诚地问个好吧,帮同学捡下笔袋,给陌生人一个微笑……当我们抛去浮躁,回归宁静。你会听见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力地敲击胸膛:咚咚、咚咚……那是中华少年的心脏,那是中华文明亘古不绝的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携手同行。
年仅14岁的她,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本应享受父母对她的宠爱,而她却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重任。父亲因车祸失去双腿,行动不便,母亲又患脑血栓,也需要人照顾,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这样残酷的现实在我们成人看来都难以承受,年幼的她却能坚强的面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她孝对父母,不怕苦,不怕累,日复一日的细心照顾父母,别的孩子做不了的她能做,别的孩子能做的她会做得更好,她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也是邻居们教育自己孩子时最好的榜样。
年幼的她不仅是父母的依靠,更是父母的骄傲。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吓倒年幼的她,反而激发了她用知识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她能写会画,爱唱爱跳,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是佼佼者,是学生心目中“才女”,她不仅个人优秀,还耐心地帮助其他同学,特别是后进生,她的热情大方、她无私善良,赢得了全体师生的赞扬。她是学生心目中的“美女”。
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幸,她却从中磨练出了坚强乐观,有了这些她不再脆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90后的希望!
王佟心: 女, 花源镇兴乐小学四年级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她是一位品学兼 优、积极上进、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她学习勤奋、 顽强拼搏,是同学学习的好榜样。她尊敬师长、友爱同 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她自立勤俭、孝顺明理,是亲人 眼中的好孩子,她全面发展、志存高远,是学校老师眼 中的好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非常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她,因而养成了她自强自 立的性格。她是一位真诚孝顺的的女孩,每次放学回家,总 能给年迈而多病的奶奶带来欢喜。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有时班上有哪位同学生病了,她总是默默地给予关怀。为 了同学成绩的提高,她总是不断地在班上忙碌着。因为她学习非常勤奋刻苦, 因此优异的成绩总是伴随着她。 她是坚强的,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是不服输。她也是不 断向上的,因为她明白,只有 积累了更多的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
扬中华美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今天我就拿尊老爱幼来说吧,论一论咱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中说长者先,幼者后;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代先贤都在教导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然而,我却对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感到痛心: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挤满了来接送我们的家长,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工作辛苦疲惫不堪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担心我们路途的安全,长期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拥挤的学校门口接送我们上下学,他们从来没有怨言,无论再忙再累再不舒服,为了我们安全还是会放下所有的事来接送我们,可我们很多同学不知体谅长辈们的关爱,经常对着他们任性撒娇、耍脾气,有的甚至于张口乱骂,这些都是严重的不尊老的表现。对自己的长辈都不尊重的同学当然也不会爱幼,我们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骄宠惯了,都很自私,只知道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关爱,却从不懂得把爱心传递下去。在学校里,原本高年级的同学应该主动爱护帮助低年级的同学,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高年级的同学凭借身体上的优势欺负低年级的同学,这些,都是我们身边不懂得爱幼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表现的非常棒,小小年纪就知道尊老爱幼,比如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尊老爱幼。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尊老爱幼的事情,我们经常坐公交车时,会看到有时老人或小孩子上车没有座位,有的同学会毫不犹豫地让出自己的座位,无论自己多么累多么拥挤,都会让这些更需要照顾的人去坐,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身边,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在家时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同学们,我们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不良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后不再让爷爷奶奶替我背书包;不再在爸爸妈妈面前任性撒娇;遇到长辈主动问好;坐公交车时见到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同学主动让座;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回家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和弟弟妹妹玩耍时懂得谦让;主动关心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成为一个真正尊老爱幼的好少年,把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轻轻地,用指尖悄悄拂去岁月积攒的厚厚的风尘,凝眸而忘,那一页页,一篇篇忘却不了的画卷,始终携刻着。历史的涓流亘古不变的流淌着,就这样传播者那渊源流长的文化弘扬着那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追溯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呢?然而六国的破灭,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杖打得不好。弊端是他们用土地来贿赂秦国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他们不能正确的坚持正义,没有保住祖祖辈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这一些极少的土地。子孙就是这样不珍惜祖辈们打下的天下,用他们来换取这一夜的安稳觉。
与之相反,左传中的庄公善待百姓,具有仁爱之心,正义之气,礼仪之规,智谋之力,诚信之品。他尽心尽力的为老百姓的品德感动了曹刿,为自己又增添了一双臂膀,在战争中庄公放下了帝王的架势,一切听从曹刿的建议并请教了这样做的道理,从而打了一个胜仗。传统美德还有尊师重教,劝学中就体现出老师的地位与职位的高尚。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送东阳马升序》中宋濂求学的艰辛。抄书抄的手指僵硬,砚池里的水都结成了冰,他仍然在他继续着他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他学习十分艰苦。
为了需有所成他跑到百里以外去求学,老师特别的苛刻,说话很傲慢,他从来也没有因为这些计较什么。都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求学,听着老师的教诲。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十分的尊敬老师。这种尊师重教的美德传扬至今,这的是博大精深啊。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孔融三岁就懂得谦让。黄香九岁温府奉亲。汉文帝九岁为母亲尝汤药。伸由百里负米。闵损芦衣顺母。
蔡顺拾葚异器。这些都承载着传统美德,以一颗谦让、爱人,敬母的心流传千古。他们的精神将永盛不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民族精神正在燃烧着,这传统美德依然要永久的传承下去,着一颗璀璨的星星将永远的照亮中华民族。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4、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55、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5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57、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5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7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7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7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7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8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8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5、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6、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0、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2、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9、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1、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22、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2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27、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8、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3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33、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4、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3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3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39、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4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3、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4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47、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5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51、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2、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53、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54、修辞立其诚(next88)。——《周易·乾·文言》
55、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5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6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6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64、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5、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6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7、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68、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6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7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7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72、仁者寿。――《论语·雍也》
7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7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4、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6、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7、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1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3、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7、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4、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6、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3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3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3、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9、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4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4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50、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5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5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5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58、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5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6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6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3、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6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6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6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6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1、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72、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7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7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7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5、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1、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14、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0、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3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4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5、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5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6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6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6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6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7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1、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7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7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6、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8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