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传统美德的议论文800字

中华传统美德的议论文800字(3篇)

篇1: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征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美德、如尊老爱幼、救死扶伤、谦让和坚持不懈的传统美德。

  前几个月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叫孔融的一个小男孩,这时有三个梨,里面有两个大梨,和一个小梨。这时孔融的哥哥把一个大梨给了孔融,这时孔融推让的说,不要,就这时他的另外一个哥哥来了,也说要把大梨给孔融,孔融不好意思地说:我最小吃不了大的,我吃小的,你们就吃大的吧。这就是,当世人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现在的人非常不道德的把他改成孔融三岁不让梨,要让就让小小梨,你看现在有些人还是不够道德的你看我们孔融留下的道德多好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传下去。

  还有传说中的沉香为了救被困在华山里的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最后王母娘娘说,沉香你是要救你母亲还是改天条?沉香一口咬定要就母亲。你们看沉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孩子,我一定会向他学习,他那孝顺的精神。

  我还在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里面的唐僧有胆去西天取经,这不仅仅要看的是勇气和胆量,还要看有没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唐僧,在取经终于到了重重的困难,但也没对取经的决心失去过,而他更相信的是,他这更是对自己徒弟的相信。

  我们在这里面学到了不少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代代相传,因为这是先人创造的美德,我们要来保护,爱护用户这些美德和还要记住这些古人创造的教诲,我们要好好的记住,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布这些美德,因为这是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珍惜它,也应该传承它。

篇2: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征文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发芽、生长。

  君不见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用无私大爱谱写着人生的赞歌。

  君不见在死亡旅途的汽车上,肝胆破裂的吴斌,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

  君不见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铁肩担起报国志,用生命诠释航空情怀!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有时我们常常会感叹世风日下,古风不在。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中国文明的传承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的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文明的竞争!当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时,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当代的少年,我们应当也必须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的重托,无愧于“礼仪之邦”之的称号。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先辈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诸如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忧民等等,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伴随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篇3: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

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5、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1、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14、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0、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3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4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5、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5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6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6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6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6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7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1、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7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7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6、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8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