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的日子作文

读书的日子作文(13篇)

篇1:在读书的日子里

秋雨缠绵,演绎着季节更替的过渡舞。夏日的倦躁早已退去,只剩下萧瑟秋风在空气中激荡。我靠进了窗,望着这狭小的窗外更为广阔的天地——那些清清泠泠的雨滴,落地无声,却激起一层层涟漪,顿时感到一股清新在嗅觉中酝酿,我的思绪开始在那读书历程中徜徉。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遇到了《漂亮朋友》,认识了法国社会中那个堕落的灵魂——杜洛华。想当初,他是个多么有志气、有傲骨的青年,可罪于意志的不坚定,他抵不住当时社会的金钱利欲,最终受染于淤泥。他的卑鄙永远定格在文字的历史上,警醒后人。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披一身钢铁走到保尔身旁,亲手触摸到了他刚强的躯体。看啊,漫天飞雪中,保尔不知疲倦,不畏严寒地修筑铁路,多次的昏厥与休克未能使他放下自己的使命,可不幸积劳成疾,全身瘫痪。他又提起笔,在病榻与书海中完成了自己光辉的一生。他不屈的精神与毅力值得我用一生去铭记。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认识了简·爱,我被夏洛蒂·勃朗特在思绪中镌刻了一个坚贞不渝,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即使年龄相差数十岁,即使娇小的简·爱出身卑微,即使两人相爱受到了事实的反对。但真情足以将爱情之舟驶向彼岸,自由不屈的个性使他们拥抱了美丽的结局。这部读物引导着我追求自由,要求坚强与独立,使我懂得了尊严与爱的价值。

在读书的日子里,我聆听着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轻叹;我体味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怅惘之情;我感受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的爱国激情与灵魂高度使我肃然起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的鞠躬尽瘁与赤胆忠心令我惊叹不已。

走下楼台,拣起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叶,细细的纹路一直延向远方。我闭上双眼,轻抚着内心最柔软的感触,亦听到灵魂的呓语——伟人的语言,应该在我的生命中处于最高处。在这个多雨的季节,我要携手优秀读物,重温那些读书的日子,将兴趣在学识中倾注,一步一步,感受作者生命的厚度,感受那些无声的期盼与祝福。

篇2:那段读书的日子

从小的时候,甚至还在妈妈肚子的时候,妈妈便读唐读、宋词,听胎教、唱歌谣,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到了上幼儿园年龄,我认识一些字,便开始读《幼儿画报》,书中红袋鼠可好看了。书中简单的文字,配上可爱的图片,我已经可以理解故事的梗概,有不会的字我便在书上描一描。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那些可爱的动画小人的身影。

到了上小学,我读书的兴趣便从《红袋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拓展到各种各样的书,开始读大量的书。这些书,一部分是老师推荐的,另一部分由着自己兴趣选择。那真是如饥似渴到达疯狂的地步。为了读书,白天我趁着课余时间,坐班车,甚至“逃操”。为了实现我伟大的“日日夜夜读书梦”,我制订了一个完美的计划:第一步买几小时的手电筒;第二步坚持不管多热都盖厚被子。经充分准备,终于大功告成。

万事皆备,只欠东风。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催我上床睡觉,以前我极不情愿。可现在我乖乖地关灯睡觉,等看到爸妈都回到卧室后,便拿出手电筒和书,并将被子捂严实,留一个小缝供我呼吸。我打开手电筒用嘴咬住后盖。就这样爸妈都没发现,我也“相安无事”。

人在作、天在看。偷偷看书这件事,一段时间风平浪静后,还是被发现了。有一天晚上,我照例干起我的“小勾当”。那天晚上妈妈去加班,只有爸爸一个人在家。我便更“无法无天”起来。我在被窝里看着那小说,从晚上9时到12点。爸爸当时还在看电视,这时门“咔嚓”一声,妈妈加班回来了。然而在被窝里的我正聚精会神并不知道外面的动静,还沉醉在“五观庄孙悟空偷人参果”的情节中。妈妈放下挎包,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照例检查我的睡着没有。她边开灯边说:“这孩子咋还捂着被子睡呢……”听到妈妈的说话,我顿时慌了,感觉被发现了,于是赶紧关上手电筒,立刻装睡。

第二天早上,妈妈正在做早餐,我一起床便发现昨晚为之疯狂的小说和可爱的手电筒静静地躺在书桌上。妈妈走出厨房,有一种兴师问罪的表情……

唉,那段日子,我有书狂!

篇3:读书的日子

  以前,我的爸爸妈妈是标准的网虫。每次吃完晚饭,他俩就急急忙忙的坐在电脑前,一个忙着欢乐斗地主,另一个忙着逛淘宝买东西。看,他们那目不转睛的样子,连我问作业中的问题都没空回答我。这可不行哪!他们这样不仅影响我学习,而且还很伤身体!我可一定得想个好办法改变“现状”。

  那天一回家,我扔下书包,拿出一本《安徒生童话》就嚷开了:“妈妈,妈妈,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我朝她扬了扬手里的书,“一个月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一本书,今天吃完晚饭可不能再玩电脑游戏和淘宝了,都要陪我读书。”妈妈撇撇嘴,往我脑门上戳了一下:“就你事多!”

  吃完晚饭,我赶紧帮妈妈收拾碗筷,好让她早点陪我读书。她见我那么听话,而且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只好放弃心爱的电脑,坐在书桌旁陪我读书。

  我们一起读到《海的女儿》中那个非常有毅力的、善良的人鱼姑娘,为她甘愿化作泡沫永远地离开而感动得泪流满面。看到《坚定的锡兵》中那个断了腿却昼夜不分守卫在舞蹈身边的锡兵,历经重重灾难,却不屈不挠时,妈妈鼓励我要向他学习,即使遇到再困难的事都不能轻易放弃。原本还坚守在电脑前的爸爸也许是一个人看太无聊了,竟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重新捧起了《三国演义》。哈哈,我的计谋得逞了!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的日子里,我结识了许多朋友:海的女儿、阿辽沙、孙悟空、……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冰心、张海迪、高尔基、鲁迅、巴金……我在知识的空间翱翔,叩问“十万个为什么”,我在历史的长河漫游,穿越“上下五千年”……

  现在,我们全家沐浴在书的海洋里,其乐融融。爸爸妈妈陪我的时间多了,我们一家三口交流的时间也多了!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希望更多的同学家庭能像我们全家一样动员起来,家庭读书乐!

篇4:读书的日子真好

遨游在茫茫书海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领略着人类思想的精华,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书中,我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好美哟!

小时候,我看见爷爷拿着一本书在看,便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一本书乱翻起来。爷爷见我对书兴趣甚浓,就给我买回了几本画报。我立刻就被上面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吸引住了,而且像磁石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这些画报成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充满阳光的乐园。她伴随着我慢慢成长,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画报再也满足不了我求知的欲望。于是,我便从学校图书室里借书回家看。我上学时在路上看,吃饭时在家里看;睡觉时在床上看。有时妈妈喊我几遍,我也充耳不闻,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妈妈见我被书迷成这样,便嗔怪我说:“只顾看书,饭也不用吃了,真是个‘书迷’”。我听了不以为然:“书迷”就“书迷”呗,管它呢!反正在书中,我也不愁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因为我有了充足的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呢?

到了初中,我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妈妈无情的剥夺了。但是,我依然酷爱看书。我常常躲着妈妈偷偷看,因为我对读书的追求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我会捧着《三国演义》,去领略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上的“火药味”,我会抱着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到天明。我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噢,读书的日子,好快乐、好充实。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从书中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了世界四大奇观,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这就是我读书的“报酬”,虽不很华贵,但很丰厚。
我就像一叶小小的扁舟,在波涛汹涌的书海中遨游,时时鼓起希望的风帆,驶向知识的彼岸。我像一只雏鹰,等待着羽毛丰满的那一天,飞向成功的殿堂。读书的日子里,我虽经坎坷,却能向知识的彼岸驶去,向成功的殿堂飞去,成了老师同学喜欢的“文学新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日子,每天都是充满阳光的,每天都是充满欢乐的。读书的日子,真好!

篇5:那段读书的日子

在上三年级前,每天总会坐在大榕树树阴下,读杨红樱写的校园小说。可是,三年级之后,作业和学习的时间多了,所以看书的时间也少了。但是,读杨红樱阿姨的小说仍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一次体育课上,我偶然找回了以前那种悠闲读书的时光。那节课,我们跑完操场,便做自由活动。我拿起杨红樱阿姨的《能味出孩子味的乌龟》,寻找着看书的好地方。

一阵风把我的目光带向了田园乐的榕树阴下,我怀念起以前那悠闲的日子。于是,便很快吹去灰尘,坐了下来,打开了书的大门。

杨红樱阿姨写的书,似乎有一条秘密通道,把我带进了书本中。读了龟背上那译出来的甲骨文,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我们拥有美好的时光,而现在,只剩下回忆和怀念。因为,大人们以爱的名义,强迫我们看没有儿童色彩的文字,使我们失去了读他们所谓的”闲书”的时光。

末了,书中的乌龟在我的心中,似乎有了他的地方,就一定有真正的孩子,一定有每天可以自由读书的孩子。哎,书看完了,我的心似乎还在是书中。

啊,真怀念悠闲读书的日子呀!

篇6:回忆那些在牛棚读书的日子

今天和一个同学在家喝酒,聊起了一起上学的日子。记得以前没有学校,要上学都是在大队的牛棚里。

那是一个多年没有养牛的棚子,很是简陋。只有几块青石板,用砖头垒了起来。上学的学生年龄不等,从八九岁到十一二岁。因为渴求知识,大家都是积极地入学。但老师只有一人,是一位四五十岁的民办老师,他教语文和数学。(小学只开设这两科)没有黑板,就用锅底下的灰在墙上刷刷,从镇里拿上几盒粉笔就讲了起来。

在上课的时候,班里挤了很多人,青石板又不是很牢固,所以不时传来“课桌”倒塌的声音。接着就有几个同学上来修理,老师有时也会过来帮忙。这节课就这样忙活过去了。平时我们没有本子,都是家里用的包装纸,或很粗糙的草纸,让家长裁一裁,订一订就用,往往正面用了反面用,用完了也舍不得丢掉,存起来卖废纸。

班里的同学都是穷苦孩子,没有贫富的差距,大家下课都在一起玩。没有操场,大家就在打麦的场院内玩,有的翻跟斗,有的捉迷藏,有的叼小鸡,有的打元宝,各种各样的游戏呢!每次都玩得满头大汗方才罢休。老师到了农忙的时候会经常缺课的,这成了我们捣乱的好时机,大家有时会扔小石子,有时会在桌子上画个小棋盘,两个人下棋玩,有时会传阅一些课外书,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

不小心老师从外面回来了,正在打闹中的孩子顿时安静下来。老师这时总是板起脸来,训斥年龄较大的同学,认为是他们带的头。于是就让他们在课上打手板,有时打屁股。震慑着我们这些年龄小的,几天都不敢捣乱了。

读书的时候是极认真的,那时的信息闭塞,能读到的就是教材。大家都能将语文课本从头到尾背了下来,有些段落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有篇课文叫《凡卡》,让我深深地同情他悲惨的遭遇。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黄继光》等课文都是在那时学的,至今仍留有深刻的印象。晚上有时点着煤油灯做作业,那份宁静、那份刻苦,现在我还能从当今的孩子身上找到吗?

在牛棚里上学持续了两年,第三年村里就建起了小学,发了崭新的课本,父母也给做了崭新的书包,换上了一件崭新的衣服。从此我们就告别了牛棚式的学校,在那里我们可能没有学到很多知识,但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而又无法磨灭的回忆。

篇7:寒假读书的日子

春节前夕,我们家忙开了,擦窗的擦窗,包粽子的包粽子,各忙各的,不亦乐乎。春节也是每个同学最开心的日子,收压岁钱、放鞭炮、走亲访友,有滋有味。今年春节,我的“收入”比往年都要多。于是,我在想能够用这些钱干些什么呢?哦,还是买些书吧。因为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在书店买好了书,这本书就成为了我的心肝宝贝,它使我爱不释手。爸爸看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便来和我一起看。于是,我和爸爸约定一起读这本书。

“嘟嘟,嘟嘟……”我的闹钟响了,又到了爸爸与我共读书的时间了。可是爸爸还在工作,我不能去打扰他。但是,我又不能不看我喜欢的那本书。于是,我走到书桌前,一个人开始读起书来了。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终于干完了,爸爸满脸的汗流了下来。他看见我在认真读书,才记得现在是读书时间了。他去洗手间洗洗脸,走过来,坐在板凳上一句又一句地读了下去……我这才发现爸爸已经坐在我旁边了,不由自主地从爸爸读的地方重读起来。我看见爸爸为了我学习居然这样做,我心里十分惭愧。爸爸看着我,笑了。我发现爸爸并不喜欢这本书,但他却读得非常认真。为什么呢?因为他希望我多读书。真不愧是我的好爸爸。

对我来讲这是一本好书,它充满了幻想、神奇,情节生动,曲折,意味深长。开学前,我读完了这本书。你或许会问这是什么书?那我就告诉你吧,它是《英汉版 绿野仙踪》,你看得懂吗?

篇8:无忧无虑的读书的日子

寒假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我已经习惯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开始想念读书的日子。清晨,我从梦里醒来,应该是刷牙洗脸穿衣服,而我没这样做,却再钻进被窝里,再次进入梦乡。如果我在读书生活中,我会背起书包,挤着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和拥挤的人流,匆匆地上学。

上午,我刚从床上起来吃好饭,开始打着节拍抒情地拉小提琴,我拉了民风午曲和各种练习曲,我陶醉在我自己的音乐小天地里。如果我在学校,我应该在努力地学习,在自己的跑道上来回跑着,去弥补自己不懂的知识。下午,我拿起寒假作业,拿起补习班老师布置的作业,开始抓紧时间奋力地做。如果在学校我应该正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课,吸取老师那甜蜜,有用的精华,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晚上,我在老师家补英语,一进老师家,就要开始先检测昨天上的东西有没有消化完毕,再上新课,我和那些同学们一起进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仿佛我又回到了我的读书生活,我感到过特别充实,特别开心。这时,我真正想念起读书的日子。想念起那些和我过了5年的同学;想起那些严厉又慈祥的老师们;想念起那些有趣的读书生活;想念起那些快乐与伤心的事。老师同学们,我想念你们!

篇9:那段读书的日子

最近看了莫言的《童年读书》,很有感触,不禁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恰好今晚得闲,就用键盘来敲击一下我少年读书时的情形。

我读书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一位又黑又瘦的老头儿。无论三伏天还是冬九天,他总要在头上裹一条白毛巾,十足的庄稼人------这就是我的爷爷。爷爷不怎么喜欢我,但我却喜欢像个跟屁虫似的粘在他身边。因为爷爷识字,而且他有许多厚厚的书,总都放在一个油黑发亮的木箱子里。每到闲暇时候,他便歪在炕上,戴上他那已经断了腿用绳子捆着的老花镜,看那些已经卷了角、发了黄的书。现在想来,爷爷应该是极易陶醉在书中的一个人。因为他看书时,有时会蹙起眉头,甚至会哀叹一声。这时,我是断然不敢打扰他的,不然将会招致一顿喝斥。有时他也会嘴角一咧,鼻子一耸,露出一丝笑意。看到他笑,我便赶紧凑上前去壮着胆让他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这时的他是不会生气的,总胡乱应付我几句,便赶我走,他便再接着歪在炕上看他的那些书。我瘪了嘴走开,也渴望自己快些长大,也能像爷爷那样为书中人物命运而或喜或悲。

等到年龄稍长一些,我便真的上了学,识了字。爷爷那些厚厚的书我也渐渐地能看懂了。但爷爷从不许我动他的那些宝贝,我总不过得偷偷地看才行。我那时尤其喜欢一本叫《呼家将演义》的话本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呼延庆很是厉害,他十二岁闯东京给先人上坟,后经过一系列事件,最终杀掉奸贼庞文,给呼延全家报仇雪恨。我想看那本书,犹如赤日炎炎下行走在沙漠中的人对一泓清凉甘甜的泉水的渴望。这本书,爷爷宝贝得很,从不让我碰,每次我只能在他看书久了,出去遛遛腿时,偷偷地看一小会儿。后来我终于逮着了一个可以长一点时间看到书的机会。有次因为有急事,爷爷放下书就出去了,临走时嘱咐我把他的书放回木箱子里,并特意告诉我他的书时有数的,叫我不要乱动。好不容易逮到的机会,我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可以饕餮此书的机会。从清早刚吃饭一直看到日头高照,又从日头高照看到太阳偏西,一直到院里响起爷爷说话的声音。我这才想起他临走时的交代,赶紧将手中的书放进书箱。后来,实在想看书的我冒险实施了一场早有预谋的计划,把用牛皮纸包好的砖头悄悄地塞进箱子的最底层。这样看起来和原先的书的高度是一样的,只不过其中的一本书已被我偷梁换柱了。不过,砖头的位置需要经常变换,换书的时间也不可以超过三天,不然就有被发现的危险。用这种方法,我读完了那一箱子的书。现在想来,这点小伎俩恐怕是骗不到爷爷的。他应该是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想到这,我的内心对已过世的爷爷不禁心生一种感激,感谢他没有戳穿我的小伎俩,感谢他让我有了一个与书为伴的童年。

再大一些,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一些,父母偶尔会给我一两角的零花钱。别的女孩会买一些发卡或是绒花,戴在头上很是漂亮。但我那时的心思却不在发卡或绒花上,我的零花钱都被我奉献给了卖小人书的小贩。我那时有一个宏伟的愿望------集齐一整套的《红楼梦》小人书。我记得当时应该集了有二十几本,能装满满一书包了。后来在一次考试中(学生到别的学校去考试)有几本丢失了,我为此自责了好多天。再后来,剩下的那些也不知怎么就散失了。

小人书散失了,我也告别了我的童年,但这段读书的日子却永远记在了我的心中。

篇10:读书的日子,真好

遨游在茫茫书海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领略着人类思想的精华,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书中,我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好美哟!

小时候,我看见爷爷拿着一本书在看,便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一本书乱翻起来。爷爷见我对书兴趣甚浓,就给我买回了几本画报。我立刻就被上面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吸引住了,而且像磁石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这些画报成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充满阳光的乐园。她伴随着我慢慢成长,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画报再也满足不了我求知的欲望。于是,我便从学校图书室里借书回家看。我上学时在路上看,吃饭时在家里看;睡觉时在床上看。有时妈妈喊我几遍,我也充耳不闻,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妈妈见我被书迷成这样,便嗔怪我说:“只顾看书,饭也不用吃了,真是个‘书迷’”。我听了不以为然:“书迷”就“书迷”呗,管它呢!反正在书中,我也不愁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因为我有了充足的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呢?

到了初中,我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妈妈无情的剥夺了。但是,我依然酷爱看书。我常常躲着妈妈偷偷看,因为我对读书的追求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我会捧着《三国演义》,去领略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上的“火药味”,我会抱着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到天明。我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噢,读书的日子,好快乐、好充实。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从书中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了世界四大奇观,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这就是我读书的“报酬”,虽不很华贵,但很丰厚。

我就像一叶小小的扁舟,在波涛汹涌的书海中遨游,时时鼓起希望的风帆,驶向知识的彼岸。我像一只雏鹰,等待着羽毛丰满的那一天,飞向成功的殿堂。读书的日子里,我虽经坎坷,却能向知识的彼岸驶去,向成功的殿堂飞去,成了老师同学喜欢的“文学新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日子,每天都是充满阳光的,每天都是充满欢乐的。读书的日子,真好!


篇11:与女儿一起读书的日子

从简单的学起

她那纯洁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这些是什么

那认真的学习态度令我无比喜悦

跟我女儿一起读书的日子

从一字一词到一段话

她那无瑕的眼睛里充满了迷惑

这些是啥意思

那全神贯注的学习态度令我无限欣喜

我们一起看童话读名著

她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渐渐的我已力不从心难以给以完整的答案

她的进步令我充满了成就感

跟我女儿一起读书的日子

她的任性常让我苦恼

而我的驾凌之势却让她伤心

慢慢地使我感悟到

我只是给予她生命的人

她是属于她自己的而不是我的

我应给予她关爱支持鼓励及宽容

跟我女儿一起读书的日子

使我更透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用意

使我更深刻“上下同求索”的含义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唯有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才会使她更愿意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篇12:读书的日子

马拉多纳说过“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崇拜有学问的人,不要崇拜我,我只读过小学,只读过小学的人是一头驴子。”的却,我们作为书的宠儿,应在书海中寻找巨大的船只。

从小到大一直在书本中遨游,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听着,“无边落木萧萧下。”我时常手捧着《唐宋诗词》嗅着清茗的馨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风光;感受着,“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对国破家亡的哀伤;感受着李白杜甫的唐诗风韵。虽然是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但他们的情操却感染着我们,正是在这些书本中,我们的思想在不断的成长,在这些大家的世界里改变人生,不要觉得读书只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为了以后上个好大学,如果有了这些,读书的日子就算过到头了的话,这可不行,我们要与书建立一个不可动摇的关系。

篇13:和妈妈一起读书的日子

史斯克兰·吉利兰曾说过:“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也是富有的,因为我就有一位这样的妈妈。

听妈妈说,在我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读书了。妈妈说,因为我当时太小,所以就选了一些字体较大的绘本给我读。妈妈每天把我抱在怀里,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给我听。虽然我当时不知道妈妈读的是什么,但是每一次,我坐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给我读书时,总是特别安静。

在我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奶奶递给我一本书,书是倒着的,而我却知道把书颠倒过来。奶奶心想:这孩子怎么知道书是倒着的?于是,奶奶把书要回去,把书正着放到了我的手里。奶奶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的手,想看看我会怎么做,还会把书颠倒过来吗?可是,这一次,我没有把书颠倒过来,而是打开书看了起来。奶奶惊喜极了,以为我认识字。奶奶给我指了一个字,可我说不出这个字的读音。即使这样,奶奶依然很开心,逢人便讲这件事。

现在,我上六年级了,早已不需要妈妈再指着字读给我听了,可是,我还是喜欢和妈妈一起读书。有时,我们同读一本书,读完后,我们会交流、讨论;有时,我会看我喜欢的书,而妈妈会静静地看自己的专业书。和妈妈一起读书,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这种温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