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故事的演讲稿400字

讲故事的演讲稿400字(5篇)

篇1:讲故事的人真多

我生在这个中国故事第一村里,我们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讲故事,可神奇了!我也能讲十几个故事呢。下面我就给你讲一讲我们村的来历吧!相传,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辰死后葬在这里。这儿被赐名为耿村。当时耿村地处交通要道,是官商纷至的风水宝地,素有“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荣耀。南来北往的客商在闲暇时讲故事作为消遣。久而久之,这些故事就留在了村子里,形成了今天的故事村!我们村会讲故事的人可多啦。靳正新爷爷是全国十大故事家之一,他一人能讲500多个故事。他的《砂锅记》、《于小虎传奇》等都是民间故事的精品。

王玉田爷爷一家三口都会讲故事。我们村的故事反映历史学、哲学和文学等各个方面。我们学校在课外活动时组织讲故事活动,虽说我们奶声奶气的普通话里缺少“原汁原味”,但这种蔚然成风的活动一定会把耿村故事传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世界文明的耿村故事每年都吸引许多的外国代表团来交流考察。每到这时,我们村就会张灯结彩,到处充满了节日气氛。我们村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学中的一座金矿。我们生在这里就有责任让耿村文化延续下去,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帮更多的人了解耿村,让耿村故事走向世界、誉满全球。

篇2:爱讲故事的妈妈

“龙虾,你怎么能脱掉硬壳呢?”听妈妈又在给我讲故事哪!我有一个爱讲故事的妈妈,我叫她故事大王妈妈。

当我咿呀学语时,妈妈就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听啦。尽管我还听不懂,但我却用好奇的心去听。渐渐地我长大了,妈妈用启发的方式给我讲故事,我总会打断妈妈的话,问些为什么?妈妈会不厌其烦地认真地讲给我,我听后特别兴奋。妈妈讲得更起劲了。上学后,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准备几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妈妈就从《狐假虎威》、《指鹿为马》、《狼狈为奸》讲到《闻鸡起舞》。真是滔滔不绝。让我感觉像是进入了动物王国。我总是在妈妈优美动听的声音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讲故事。我的童年因为故事而更加丰富多彩。

篇3:讲故事的女孩

一天,一个小女孩拄着拐杖走上了公交车,她是个盲女。不久,公交车上又上来了一位女孩。她坐在盲女的旁边。

车开动了,小女孩听见了盲女的抱怨:"窗外的景色应该很美吧,可惜我什么也看不见。""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原来是做在她旁边的那个女孩"听窗外知更鸟发出一串清脆的啼叫,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白云衬托着蓝天,蓝天衬托着白云。"盲女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近。

车停了,盲女下了车。公交车上的女孩使她的生活不再灰暗,她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讲故事的女孩也下了车,她拄着拐杖,也是个盲女!

篇4:英语讲故事的比赛

我记得,在我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英语讲故事的比赛,而她鼓励我!

那次,我来到了金阊外国语学校,准备比赛。轮到我了,那时年纪小小的我都没有什么经验,也不知道面对台下一大堆观众是什么感觉,心中十分紧张!

开始表演了,我心里一边想着老师提醒的要点,一边卖力地表演。突然,我忘词了,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站在下面的妈妈朝我展开了一个大大的微笑,好像在鼓励我,让我别害怕;她又对我比划了一个兔耳的姿势,好像在提醒我,让我别放弃。我调整了呼吸,心平静下来,努力回忆,我终于顺利完成了比赛。

后来,我成功地拿到了亚军这个好名次,如果没有妈妈,我该怎么办呀?

我记得,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在毕业舞会上(课外培训班)跳一段拉丁。

我回到家,让妈妈去和老师说,让我不要表演。可妈妈却说:“宝贝,这可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呀!你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你别害怕,妈妈一直都会鼓励你的。”在妈妈的劝说下,我答应了去表演这件事。

表演十分顺利,我还获得了“天才小舞王”的称号呢!

我想:妈妈如果不鼓励 ,这个称号怎会花落我家呢?

妈妈一直都在鼓励我,我的许多证书中,也包含着妈妈的鼓励啊!

篇5:讲故事的人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在1936写就的一篇文章里无奈地慨叹:“讲故事的艺术即将消亡。我们要遇见一个能够地地道道地讲好故事的人,机会越来越少。”他认为有两种人最擅长讲故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水手,讲述远方的传说,另一个是蛰居乡间的老农,讲述身边的故事。这些面对面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成为传统社会交流经验的主要形式,把神秘的远方和古老的村庄浪漫地牵连起来,满足了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诸多想象。

现代社会又是谁在讲故事呢?显而易见,电视、网络、手机这些新媒介已经取代了水手和老农,成为我们身边最有影响力的讲故事的人,而新闻俨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主要的故事形式,并且它标榜有图有真相,这正好用来对付现代人多疑的毛病。凶杀、偷情、谣言、灵异,应有尽有。现代媒介变成了一个贴心人,揣摩着受众的癖好来制造投其所好的新闻故事,故事的主角也不再是蛇发女妖、夸父、精卫等那些激发我们想象力的人神了,取而代之的是有名有姓的某某某,还要附图一张,以备人肉搜索。小时候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它留了足够的想象给我们,让我们在举头望明月的时候,不由地暗自忖度月亮里是否有嫦娥。而现在的故事,因为它们的产地就是身边,生产者甚至就是你自己,所以没有新鲜感,更没有神秘感。

传统故事也一般会有清晰明了的剧情,要么有善有恶,善恶相斗,最终善取胜这类干脆利落的结局,虽有些老套,但还是传递着前人世代累积而成的经验、智慧,也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后来人。那么现在的故事究竟在传递什么呢?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而我们的新闻却在变相地增加我们对这个世界、社会、人性的模糊感,它没有真相,只有虎头蛇尾,你想要寻找真相,就如同飞蛾置身于无止尽的蛛网里一样迷茫。它只有狗血情节,更像是媒介蓄意煽动那最肤浅的情绪而已。我们对这些故事的消费,重点也不是从中增进了多少智慧,培养了多少同体共悲的同情心,而是让它如何成为谈资中的猛料、鲜货,从而让自己那微薄的自尊得到些许膨胀。这些故事就像光怪陆离的肥皂泡,刚一升空,就无法控制地个个爆裂,永远都没有办法像那些神话传说一样代代流传,可我们的媒介还在乐此不疲地吹着这些肥皂泡,而我们也还沉浸在狂欢的幻觉里。

没有想象力,没有真相,没有结果,只有层出不穷的泡沫,在这样的故事背景里,我们如何逃脱媒介而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用自己的语调,用自己的情感,讲述我们自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