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庄子作文素材
庄子作文素材(20篇)
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于是孟子便站在高岗上独自品味着孤独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他还是孤独的站在高岗上,品味着的孤独,坚持他的坚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个消极避世,那个整天念叨着“逍遥游”“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的老庄,与其说他自在,不如说他自私。为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虽然他曾经努力过,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没有孟子的韧性和坚强,于是他冷眼旁观,观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无可否认,庄子在放纵,在自暴自弃。
庄子的文章极美,美得飘然,美得轻逸,我喜欢庄子犹如孟子,却无法苟同庄子的人生观。庄子追求自由事实上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庄子却享受着内心的悠闲自得,仿佛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完全可以继续努力,他也曾有过那样的机会,但他怯于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说庄子是懦弱的!
庄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实则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个大家都不自由的时代,庄子怎能独自超然与物外呢?正因为庄子不是站在高岗上,所以他没有孟子的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写不出如孟子般大气磅礴的文章,他更说不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德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婶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和庄子都没有成功,然而却各自赋予了失败以新的意义,孟子是努力后的无怨无悔,庄子是放弃之后的一事无成。孟子,庄子,孰高孰低?
万物尽然,而以相蕴。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却没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类有着无穷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却没有隐居山林,过孤独而清净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着歌悠游于人间。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逍遥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抛弃了个体的思想,身心的束缚,而获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与万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标准,远离那些不值一顾的烦恼,一切自然就好。
对于庄子,最让我赞叹的是他的一些议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我对庄子,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语惊醒梦中人。
“凡人之心险与山川。”一句道破,怪不的在中国人都没兴趣去探索自然山川,原来都去探索人心了。
“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随遇而安,知天乐命,逍遥自在,多好。太追求功名利禄,反而一事无成。倒不如早些收手,也落个知足常乐,自然一切都好。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诅。”看看这句话,现在中国人中许多人都被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鲜少有像庄子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古人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与取象也。”这对与庄子来说,尤其恰当。《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机趣横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伦比,更是因为如此,才构造了一个瑰丽的艺术境界。
我读庄子,读他:“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我读庄子,读他:“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我读庄子,读他:“谨守而无失,是谓反其真。”……
读庄子,亦如流水行云,细看来,是楼外青山,山外白云,斜水绕孤村。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圣人无名。
狼牙夜,挂一弯醉月,燃二三盏孤灯,品三四杯香茗,握一卷《庄子》掩卷而沉思。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树生花,蝴蝶翩翩。庄周晓梦,迷乱了栩栩而飞的蝶,道不清谁是谁的谁。此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梦为周与?”庄子如炬的思想凿开混沌,庄子坐钓于濮水,叹了一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幻化成了后世一张浓雾不散的网,捕住了浩浩五千年的文史。庄子化身为鹏扶摇九万里,浮苍天之上,渺沧海之迂生;庄子蜕变成蝶,飘飘然于花田间,微熏,醉倒。闲躺着一地空灵,任云卷云舒。
他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地之万物,驾御六气,襁褓中带一缕晨曦,墓碑上铭刻魂灵。生生死死,留下了茧和蝶的余音……
上古的荆楚大地,曾居住过这样一位先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的名字响彻天地:庄周!
适己任性,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元婴”一般。但是,不得。于是又降格以求其次,于是便有了“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浪漫飞扬,于是便有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自我陶醉……
返朴归真,他希望清净无为的生活,希望大家都无所作为,顺其自然地生活,可以成天冥想,然后一想再想。但是,又不得。最后也不得不痛斥道:“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舆马之饰,不忍为也”。
列子御风、锦衣夜行,兴许他就是为浪漫而生的吧。且不说他满纸的寓言,且不说他自然般的生活,单说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问,这现实吗?总有人说这是微积分的萌芽,我却一直不敢苟同,毕竟庄子对这些的认识跟其后千年的人们的认识大抵是不同的。好,假设我认为这是对的,是真理吧。但是务实的墨子始终还是不同意这种近乎荒诞的推论,这是后话。因了浪漫,然后便有了鲲鹏展翅、骷髅皱眉、鳖龟对话、蛇风相惜,承传千古。
曳尾于洪荒之中,振翅于南溟之上,作为第一批发现“时空无限”的人,他迷茫了。思前想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于是乎,“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似乎走进了“不可知论”的胡同里。
即使处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的思想也总是超前的,以至于《庄子》在庄周在世时便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将万物齐,然后击否而歌,他似乎看破了尘世,似乎注定要羽化,然后登仙的……
一生逍遥游,齐天地齐万物齐死生,然后说“太初有道……”,因了他汪洋的思绪,因了他万方的仪态,因了他悬河的口才以及恣肆的笔墨,这时候,他庄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庄子了,至少已经是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华仙人了。
然而,世间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浮生魅影般的无足轻重么?或许是,又或许不是。
想想庄子的生活的年代里,封建制度正蚕食着大周固有的奴隶制度,整个社会都无时不刻地处在风云没测的变革之中,新旧阶级的利益冲突亦自然愈演愈烈了。于是便有一部分奴隶主或封建领主的地位逐渐被下降为自耕农――其中便可能有一些包括包括庄子在内的贵族子弟们,他们每天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贵族的身份和特权正迅速地从他们身体中流失!或许因为如此,庄子才可以那么空前绝后地荒诞着笔锋、鞭挞着世界、歌咏着天堂吧,难保这不是他释放上层压力的唯一方式呵……
一直有种感觉,感觉庄子离我们很远,又很近――远,可以远到我们连他的生辰卒日都不从考证;近,又近到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飘逸的思绪让我们直感觉庄子他还活在我们身边。
最后,那么他到底是一无所作为的落魄书生抑或是壮哉伟矣的明达圣人,便全靠你自己去判辨了。或许可以说,命运让他跌倒了生活的谷底,却将他推向了更一个高峰?
在庄子的《至乐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国君一次遇到了很大一只海鸟,这个国君十分欣喜,就给那只鸟听他们国家最好听的音乐,喂那只鸟他们国家的好酒好肉,每天就这样用最好的东西供奉那只海鸟,但那只海鸟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无疑,那个国君给了那只鸟在他看来最好的东西,是想让那只鸟快乐,过得更好一点,但偏偏事得其反。这又是为什么呢?庄子是这样总结的:这是以人养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就是说这个国君只是按照他所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那只鸟,而不是站在鸟的角度上考虑鸟是否接受这种方式。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譬如说,现在有很多家长是这样在养育孩子的:他们要求孩子3岁跳舞,4岁学琴,5岁奕棋,这样到了6岁小学时,才有可能比得上其他孩子。但这样还不够,上了小学后,他们的孩子要必须比别人多上一个补习班,多学一些东西,他们认为这样他们的孩子才能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长大后才能立足于社会,才会有所作为。这种养育方法和前面鲁国国君以酒肉养海鸟的方法是何其类似啊!这些家长只是站在一个成人的立场去看待怎样对孩子才是好的这个问题的,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这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坏的结果。在《庄子》的《应帝王》里有这样一篇:就是说在相隔很远的南北海之地,有两个帝王,分别叫疏和忽,他们总是在中间之地相会,那个中间之地的帝王叫混沌,混沌也就是一个大肉球,没有五官的意思,混沌总是很好地招待他们。有一次,这个疏和忽啊,就商量给混沌凿上七窍,这样混沌便可以和他们一样享受到人间的至乐了,于是他们就用了七日给混沌凿出了七窍,但是,“七日七窍成,而混沌死”。于丹在讲《庄子心得》的时候是这样解释这个寓言的:她说混沌之所以会活着,正是因为他的“混沌”之态,他可以去综观天地,但是七窍被凿开后,他也就远离了他生命的本体。之前,我所讲的那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就是按照社会的标准,给他们的孩子凿上一窍又一窍,最后,七窍成,那些孩子也许会成为他们父母所期望看到的,也就是
所谓的精英,但是他们却离那最宝贵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态越来越远。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在庄子的《应帝王》里有这样一篇:天根出游殷阳山时,遇到了一个人,他便向那人求教,怎样才能治好国家,相问多次后,那人告诉他:应当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已。也就是庄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也就是应当顺其本性,而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这样顺其规律,顺其本性,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爱庄子,我酷爱庄子。每当听到于丹教授讲课时,都显出一副如痴如醉地听着。妈妈说:“傻丫头。”爸爸笑:“想法独特!”不管是傻,还是独特,都不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
我爱庄子,我酷爱庄子。不知是什么原因,听了那么多教授讲课,却只对庄子独有情种。不知是天真、还是正义。每当听到激动时刻,我都会“砰”地站起来,爸爸就在旁边傻傻地看着我,等我回到现实,才在爸爸疑惑的眼神中坐下。
我爱庄子,我酷爱庄子。听多了,我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作文酷有个性、做事酷有个性……不管干什么,都我行我素的。我觉得,正是我的天真,让我去憎恨那些贪官污吏。正是我的天真,让我对钱也又不一样的想法。教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久而久之,我对庄子的了解就越来越多。
我爱庄子,我酷爱庄子。在我的家里,爸爸爱《大学中庸》,妈妈爱长篇小说。而只有我,啃着一本本“庄子”不管是漫画,还是原版,我都看了一遍有一边。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就笑我:“哟,咱家又出了个“庄子”哈。”我沉浸在书了哲理里,过了好一阵子,我才从书里钻出来,淡淡一句:“呵,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爸爸失望地听着我答非所问。
我爱庄子,我酷爱庄子。它里面的奥妙、故事是我向往的。但妈妈经常说:“当圣人能吃饭啊,还是当老师、医生吧!”我每天能听到这句话,就觉得有些寒心。你说我应该选那条路?
自由翱翔的《庄子》 相对于孔子,我更喜欢庄子。孔子虽有大智,却无庄子持竿不顾曳尾于涂的悠然;孔子虽有积极入世的报国热情,却无庄子舍弃功名利禄的超然和乘云气、御飞龙的自在。而庄子自然地将这些观点融入到《庄子》中。《庄子》中所表现出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书中所主张的“全生保身,逍遥无为”“与道合一”等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庄子认为人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即人既不能表现得太有用或太无用。同时在庄子主张精神自由——逍遥无为。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庄子提出两种途径:一种是“齐物”,发现并取消失误或概念中的差别和对立,使人在精神上从贵贱、生死等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无差别的自由世界;另一种是“体道”,即按照一定的修炼程序,以达到与道合而为一的直觉体验,从而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与超越。《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内涵,还表现在文学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以庄子的散文最生动优美,最富有诗情画意和个性化特征。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机智幽默的寓言故事,巧妙地运用文字,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评价道:“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浪漫主义的手法,丰富多样、生动逼真的描写,辛辣的讽刺笔调,创造式的寓言,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源泉。如果说,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那么庄子的文章,无疑是中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逍遥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逍遥游》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自古有“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的说法。
《逍遥游》的主旨可用一个“游”字来概括,“游”的最高境界应为“逍遥”。“逍遥游”便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在永恒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的心灵,希望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的思想。全文首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燕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八千春秋”的长寿大椿,甚至能御风而行的列子,都因有所依赖,有所期待而进不了绝对的自由境界。
只有能够顺着天地法则,驾驭“六气之辨”,不受时间、空间约束才是逍遥游,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如此。然而庄子并非随心所欲地为了浪漫而浪漫。他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短暂。大棚必须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难想象。如此情况下,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无为、无己”,并由此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感想。庄子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里,客观的环境不可避免地给庄子的思想铸上深深的烙印。他对现实社会十分不满,因而他把生死看作是道的造化,甚至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
他追求达到思想的自由,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称:“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或许正是这样一个社会,造成了庄子的“潜龙勿用”,正是这样的庄子,我们才懂得浪漫与思想自由的重要性。庄子应感恩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而我们也应该感恩《庄子》带来的深刻思考。
翻开《庄子》,书页间掉落了满室清辉。
那夜的月光一定很亮,庄子坐在大椿的树枝上,一抬头,被树叶切碎的月光就落了满身。盈盈的月光压弯了树枝,庄子伸出手去,掬了一捧清冽的月光,随手撒去,历史的风便将月光带去了滚滚红尘。
风不住地游走,就有人感受到了风中思想的触角。于是,陶渊明灵感乍现,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蒲松龄有感而发,顺手捡起了一枚小小的月光碎片,用它的皎洁透明铸成了一个天真自由,名为“婴宁”的狐女。可是,风过处,迎接它的并不都是欣喜。在穿越一段充斥着争名夺利物欲横流的时代时,风中隐隐带了些许“消极避世”的骂声。
但庄子是不知道这些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在意俗世所发生的一切。他在意的,是刚刚的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只大如车轮的蝴蝶。庄子突然醒了过来,惊得满树的月光“哗哗”作响,像一群纷飞的蝶。庄子迷惑了,他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蝴蝶还是庄周。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面对庄子探寻的目光笑而不语,庄子也就笑了。他滑下树去,踏碎了满地的月光来到溪边。溪水上漂浮着月光,庄子掬起一捧,月光碎了又合,成了一轮完整的明月。一尾专食花朵,近乎透明的小鱼自由地在庄子手心游弋,扰得那轮明月闪烁不定。庄子感受到了游鱼的快乐,想象着它曾与谁相忘于江湖。头顶忽然有阴影掠过,切断了的澄澈的月光,许久后才如花凋落般缓缓飘下。天空中保留着大鸟飞过的痕迹,望着那片被飞翼划破的星空,庄子似有所悟,又好像心不在焉。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他的伊甸园,他可以什么都不想,不管,不在乎,只是静静享受着他的孤独。不,我们不可以说他孤独,因为他已经超越红尘,达到俗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他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他,以月光为媒介,庄子融入自然,化为永恒。
不错,庄子是永恒的。不管是否有人看得到风中的月光,庄子都始终存在于那个月夜中,披着微凉的月光,享受大自然的爱抚。于后人,那是哲学的梦境,思想的圣地,带着无瑕纯净的澄澈,注定永远可望而不可即。
轻掩书卷,满室月光倏忽暗淡。我俯下身去,拾起几片掉落的月光,明月在心,我会用沉静和坚守构建我尘世的乐园。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还要有大海的气魄,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
把乾坤留在我心中的一刻就已经注定我不甘寂寞
一心要一份生命的广阔世界一遍遍风雨飘落
把江山扛在我忘记肩头的一刻就已经决定我男儿本色
做人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如今,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非常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的困惑。
马儿嘶嘶长鸣是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
思想的幼芽才刚刚破土欲出
我要借助隐形的翅膀无遮拦地飞上天宇火车风驰电掣
带我到远方人山人海之中我是一粒种子钻土发芽成长
我要飞抛开思想的羁绊打开茅塞幻化心灵自由翱翔
给心灵开一扇窗,在心中种植属于自己的阳光,拥有它,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味道,缔造阳光生活,带着好心情享受美丽人生!
庄子观鱼于岸上,见倩鱼出游从容,欣欣然焉然忽见水之将尽,庄子忧然。遂反顾于下游,乃见一渔父竟竭力泽而渔庄子往,欲说之 庄子日:“子何为也?” 渔父曰:“吾捕鱼也” 庄子曰:“吾平日见人捕鱼或持竿而钓,或撒网而捕,独不见子之竭泽而渔、” 渔父曰:“夫持竿而钓,撒网而捕者,一日之获不过数十条,然竭泽而渔,一日之内可尽得一河之鱼}一吾将鱼货与他人,可致千金,子孙无忧矣” 庄子曰:“汝法可致千金,然吾丧水之景、鱼之乐也〔夫水 之景者,春草生于其中,则水绿悠悠;余霞散于其上,则水红澄 澄水之流也,不慌不急,缓缓而行,如古之贤士。
鱼之乐者, 数鱼相戏于水中,忽而藏于石之下,忽而隐于春草之中,无忧 也,意态从容,似古之至人〕吾观水之清则足以清我心,观鱼之 乐则足以悦我心,子何为毁之?” 渔父曰:“先生之所爱者乃自然也,而吾之所重者乃衣食无 忧也〔〕吾若效先生之言,则吾将暴尸于野外,上不能报父母,下 不能蓄妻子。” 庄子曰:“世人之贵者利也,故而唯利是图、然利吾生不带 来死不携去,乃身外之物也而庸人竟为身外之物而劳形伤体, 丧失本真,无所不为竟至山之无兽,水之无鱼。而自然者,乃大 道之所存也,吾若能弃名利而归自然,则可游于无穷,与天地合 一然为何因利而舍本求末?”渔父曰:“大哉,先生之言也)吾不能知。” 庄子曰:“子有所不知,世人所图者利也,故不思子孙而饱 己之囊。汝能富贵,能保子孙之无食无忧乎?汝之子孙将皆因子 之竭泽而渔而不能善终矣。” 渔父曰:“善哉,先生之言也〔吾之终身所竭河者不下 一百,此一百之河至今不复有鱼,吾亦甚忧之、吾今将毁堤而归 水,弃吾法改他法捕鱼” 庄子喜,邀渔父齐游于岸上,同赏水之景,共悦鱼之乐 其三。
一。初识
我的夫君,名唤作庄周。
初见他时,我乍惊。他身材短小,有着一张板正的面孔,散乱的粗布麻衣,表情却淡定。那时,阳光被树叶筛下来,映出欣然起舞的点,他的眼睛里仿佛藏着上下几千年的斗转星移,含着几丝忧郁的欢喜。那种淡漠中的睿智,仿佛是我干涸的眼瞳里明媚的阳光,让我绚烂。
那一刻,我开始以一种崇敬的心情敬仰着貌不惊人却智慧异常的他。
他心灵的安寂,让我感到暖然如春,渐渐地,我由懵懂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沉静慧质的女子。
二。蝴蝶,庄周
“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后世将夫君梦蝶之事化作诗句以及对其中存有朦胧的疑惑,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你梦到了什么?”我问道。
“我梦见自己变成的蝴蝶,游历在花丛中。在木叶间有我俯拾即是的悲叹,却又自由快乐。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我?”
我沉默,也在试着妥帖地触入他睿智的生活和思考。
良久,“也许是蝴蝶借你的身体做了一会庄周,抑或是你借了蝴蝶的身体做了一个梦。蝴蝶即庄周,庄周即蝴蝶。”我回答。
他额首微笑:“你实在深的我心哪。“
三。惠施,庄周
自从他和惠施交友后,生活中便更多言语。他依旧容貌平淡,却因为他从未停止对事物的思考而拥有了更开阔的智慧和率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年代,庄周与惠施之间是有些趣味的。
一日,他们在濠梁河堰上散步。
“鱼儿们在水里游得多畅快啊!”庄周忍不住长叹。
“你又不是鱼,如何知道鱼是自由快乐的?”惠施反问。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自在畅快的呢?”庄周微笑着反驳,表情依旧淡定。他的话总是闪着聪颖光华,以致日益滋长我对他的敬爱。
四。庄周,生命
我们都难以成就一个钟鸣鼎食之家,每每饥饿困乏之时,庄周便微笑着外出借粮,脸上是与淡漠表情截然不同的洒脱。
他并不绝望,他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那种极至的美,让我甘愿在他左右,拥有这中极至的幸福。
终于,我敏感地觉察到我的时间不多了。虽然每天食着粗茶淡饭,但我仍有诸多留恋,每每想到此处,我便悄然泪下。
后来,我离他而去,第一次感觉到生命之无常。他却又复微笑,面容依旧淡定。
庄周说过,生死,是天命的规律,就想白天和黑夜一样。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完结
十七岁,我初识了庄子,他是生动的蝴蝶从尘世的喧嚣中掠过,留下一抹宁静的美丽,他是畅快的游鱼,拥有绝对的自由和深刻的辨证思考。书,是一种等待捏玩的黏土,它继续你天马行空的想像,期待你在快乐之中把黏土捏成人生梦想的城堡。
读了《庄子》,于是,在梦中,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蝴蝶,挥着透明的双翼,飞向我的城堡。
一阵自由清风,拂过柳梢,柳梢微微地扬起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掠过池塘,湖水淡淡一笑,在湖面悄悄留下一串涟漪,随后跃进山谷,留下一串的芬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不知何时,手中的书页也被它轻轻翻过,我的视线停留在.........是他吗?是他跨越二千年的风雨来到这儿吗?他依旧那么放荡不羁、逍遥自在。他悄悄来过这儿,却又匆匆地溜走,是又在追逐自己的梦中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吗,还是在寻找那只梦幻的鲲鹏?
他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既无对活着的渴望,也不曾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畏惧。?当他夫人过世之时,他敲着瓦盘歌唱,来欢送妻子的离别,或许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面对生死,待之淡然,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他一生穷困潦倒,然而他不以为苦。贫困使他更加参透世事,贫困被他赋予别样的色彩。他安于其中,乐于其中。当曹商访秦回国时,便讽刺他的穷困潦倒,他却不以为然反讽曹商为得富贵,丢弃尊严,失其人格,为秦王舔痔疮去了。就“治痔疮”一事,他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因人们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的可怕。追求欲念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因此迷失了人格和情操便是为人所不齿的。话似不雅,却令人拍案叫绝。他放浪形骸,自然直率,在贫困中活出了洒脱,活出了自由。
当命运之神,将权力的光环照耀他时,他却悄然逃避了。当他濮水边钓鱼时,楚威王派人请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他说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中爬的乌龟。在纷扰的斗争中,自由被蒙了一层淡淡的尘。他拂去尘埃,摒弃朝中的尔虞我诈,诗意的生活着。
人生本来有很多困扰,死有时让人畏惧,贫穷有时消磨人的斗志,权利优势改变人的信仰,而他超越了这一切。如一阵自由的清风,淡看人世。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基本上是儒家统治天下的历史。然而又非儒家这一思想存在,还有道家、释家、法家等思想学说。孔孟荀老庄等这些彪炳史册的人物熠熠闪光,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学识,他们的风采令我们当代人折服。
作为道家学派的庄子生活于战国时代,在他死后200年,司马迁在《史记》中仅用235字的小传附于老子列传之后,并且,有102字失真。这让我们解读庄子增加了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庄子生前是无比寂寞的,这正验证了“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话。他于世人,名利两空,一样也未捞到,赤条条来,赤条条走,生来死去无牵挂。楚威王听其圣贤派两卫士大夫请他出山做相国,庄子当时正在濮水边钓鱼,悠然自得。但他不像姜太公钓鱼钓来了相国,而只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垂钓者。他持竿不顾,“往矣,我将曳尾于涂中。”多么潇洒,多么悠然。
这就是庄子!庄子之所以为庄子,就在于他给我们世人的那种洒脱、放达、愉悦、自适的感觉。在庄子的那个时代,一般士人都在汲汲营营的追求权、利、名、信、功、禄等。他们认为是全天下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但他们满足的时候,他们又失去了追求更有意义的更有价值的机会;但他们失落的时候,他们又徘徊于无端的烦恼之中,毫无真正的快乐。
庄子并不这么想,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于追求“造物者同其逍遥”的境界,也就是像天地万物般自然祥和、宁静自足却丰富多彩,轻松愉快。他一不求位于权贵,二不求锦衣玉食,于是乎依旧做他的漆园吏,依旧住他的《逍遥游》,依旧藏身于陋巷之中,咀嚼着那口饿不着撑不死的俸禄,但他对百姓极热心肠的,正如胡文英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何令其然也?庄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的西周绝迹于诸侯割据的滚滚烟尘,继之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尔虞我诈、混战厮杀的时代。庄子看透了统治阶级阴险毒恶的本性,坚决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试问:在当今社会能够固守自己独立人格和高尚、纯洁精神家园的又有几人欤?可以说,庄子真正达到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了。
庄子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实质上是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流沙河在《四面看庄子》中评论庄子说:“在他眼中,自由此面包极重要,用世人今观点看,庄子太愚蠢,算不得聪明汉。”由此,我想到了庄子在《养生主》篇讲过的一个故事,野鸡觅食林中,十步才得一啄,百步才得一饮,十分辛苦,虽然辛苦,又不愿被人关入养禽苑吃自来食。因为关在养禽苑总是毫无自由和快乐可言的。庄子就是这么做的。庄子有两个徒弟都去做了官,在官场里一个死于非命,一个被砍断双足。这令庄子十分悲哀。当时庄子老婆死了他却在家中鼓盆而歌,我们从上面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庄子的文章也是很优美的。闻一多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难怪《红楼梦》中清高的妙玉说“文章是庄子的好”。元代金圣叹又把《庄子》列为天下才子必读书目,与《离骚》《史记》等并提。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庄子:“秦汉以来的一部文学史差不多大事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从庄子到司马迁的两百年间,经历了暴秦的焚书坑儒,楚汉之争,以及汉代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先秦史料已残缺,而《庄子》一书却保留下来,这足以证明庄子文章的魅力。
有人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庄子:“当我们大都在深夜里昧昧昏睡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是因为有这样一棵树,他孤独的在深夜里看守着心灵的月亮,这棵在清风夜唳的深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就是庄子。”如果说太阳是我们日常的物质生活,那么月亮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背后的精神生活。有了太阳,我们活着;而有了月亮,我们更优美的活着。
让我们再多爱庄子一点点!
庄周先生,非常钦佩您的博学才智,给后代的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您开创了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文章借物喻理,汪洋恣肆,“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逍遥游》中,“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有所凭借;成立大事业必要先有一定的准备基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告诉我们崇高伟大的人都会淡泊名利,忘乎自我。《秋水》中,“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告诫我们要返朴归真,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应当顺应自然。
您的道家哲学博大精深,颇具智慧,令我折服,我也只能称得上是略知皮毛;面对楚王高官厚禄的诱惑,您仍能安然自若地做自己的自由隐士,着实令人敬佩。
但是,对于您的思想,我不全然赞同,请您原谅我的冒昧。
在政治上,您反对一切社会制度,反对统治阶级,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地发展。我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国家,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任其自然发展,很难想象这种发展会是进步还是倒退。这个国家有与没有统治者,又有什么区别。对于罪犯,不予治理;对于功臣,不加褒奖。那社会岂不混为一谈,怎么再去发展?也许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若您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着行色匆匆的人群愈走愈快的步伐,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等,还会提出无为而治吗?在思想上,您“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淡泊名利,不为钱财所动,不为贫穷所迫。这固然是好,但实质上,要想与世隔绝并不是真正能够实现的。与世隔绝,崇尚自由,乐在逍遥,于是您就成为一代隐士,不与官场勾结。我认为这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是缺乏进取心的表现,也许您有独到的见解吧。
无论如何,庄周先生您的著作对我们后代来说,是非常有文学价值的,非常感谢您留给我们的这一大笔精神财富。但,面对这时代的发展,您的一些思想,不得不说是不实用的。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也望你考虑一下我的拙见。
在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有个声音一直都在不停地回响,如碎汞照耀在长河之中,奏成一股汩汩的水流音乐,悠扬久远。这个声音就来自于庄子。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出生平凡的庄子却有着非同于常人麻木过一生的理念。他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力量为百姓造福。在当上官吏以后,他一直廉洁自好,不醉心于功名利禄,只是单纯地想造福于百姓,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一个出色的官吏。
庄子一生也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在他辞去工作以后只是悠闲地踱步于美景之中,会见朋友。他“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就决定了另一位诗人陶渊明一般的逍遥游生活。在《庄子》一书中说道,庄子这一生交情最要好的是惠子一人。个人认为庄子与惠子在一起谈天论地,即是感性与理性、唯心与唯物之间的撞击。两种冲击反而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日益寡淡,而是情好日密。
庄子一生中有两个故事是最为出名的。一个讲述的是当庄子的妻子去世时,庄子并没有任何伤心的举动,反而载歌载舞。旁人问他何故,庄子回答说,我的妻子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快乐地生活,我又何尝有不高兴之说。当庄子的朋友惠子早一步离开时,庄子则恸哭不已,旁人问其故,庄子答,我就此少了一个辩论的朋友啊。当庄子死前,他对旁人嘱咐道,不要将我埋葬在多大多好的棺材,你们只要让我躺在土地上就好了。由此可以看见,庄子的清高自守,淡泊的性格。并不是他对于生命的麻木,而恰恰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掩卷沉思,敢问几人像庄子一般,活得如此洒脱,如此逍遥。
另一个故事也流传至今。相传楚王派人去寻觅庄子,想请他做丞相。庄子笑而不语,接着说道:我听说你们的国家有一只神龟,老而将朽,试问,神龟是继续被供奉在高处收人祭拜,然后死去,还是在这山林间自由地活呢?来人答曰:自然是在山林间自由地活了。庄子说,那也便是我的答案,你们现在请回吧。庄子说话从不会开篇就讲道理,而是用故事,以其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这件事中,我不仅看到了庄子的淡泊功名利禄,还发现了庄子的机智与明白清楚,并不遮遮掩掩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写到这里,我终于懂得了庄子思想流传至今的原因,就是尊崇自然,信奉自由,不为任何尘世间的俗事所羁绊,只求逍遥。这种干干净净,不食人间烟火的思想,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柔软生活吧。愿庄子的思想继续在长河之中闪烁!
庄子或许没有孔子那般妇孺皆知,我也如众人一样,对他没有丝毫印象。依稀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他生平的动画《孔子》却是更为人道。
近日学《庄子二则》的课文才开始对他感兴趣,正如课前提示中所说:“展现了他别具一格的幽默”幽默乃智慧的最好体现,而智慧便是圣人必备的。:
庄子之智与孔孟等儒家学派不同,他的才华攻克于生命之道。人常说"道理“,儒家学者更注重”理“,而他等一干人等注重”道“,通常对政治无太大兴趣,对人生泽颇有番独特见解。从《庄子二则》中的第一篇便可知,他将功名利禄,高官厚位等官场之事喻为腐鼠,是他所鄙弃,他所厌恶之物。他有更远大的志向,绝不仅仅于在这权力之间斗争。因此才有楚王盛情相邀,他却淡然回避这一例子。
可见,道家的核心不是如何治理天下,而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如止水,将一切看做天意,命中注定,不去怨天尤人,也不必苦苦求索,顺其自然就好,庄子就为一个逍遥与天地之间,醉心于自然山水的唯心主义者。他与惠子在辩论鱼之乐时,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看待事物乐观向上的方式。不够理性,却很美丽。
庄子之慧在于他对人的态度,智是他理解问题的超脱,慧则需要一点沟通技巧,他游历山水,也没有失了与人交往的聪慧,阐述自己观点时的他爱用故事,从不无力地反驳。他用故事用得妙,虽都短小,但精悍极了。用平凡的故事比喻人生百态,挖掘其中深意,不会令人感到尴尬或是枯燥。乐观地委婉地平缓地耐人寻味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寓言,使人领会,何为天道人道,生死往复,循环之道?
尽管他一贫如洗,却比大多数人活得自在。他以幽默化解所有痛苦,以傲然的姿态,看淡权力金钱此等庸俗之物,吸收天地精华,挺立在历史舞台上,笑看生命。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
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在地上到处爬?
两位大臣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
庄子说:是啦!你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启示:
庄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学者,他一生不求名利,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所以当楚国的国君要请他去当宰相,他立刻拒绝了。
自由,是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争取的;法国人为了自由而革命,美国人也为争自由
而革命。现在我们生活在宝岛台湾,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相反的,要是我们被关在铁幕里,一点自由也没有,非常可怜。在铁笼子里的动物也还是千方百计设法逃出铁笼子,争取自由,这就证明了自由的可贵。
1、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2、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3、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6、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9、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10、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1、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12、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13、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14、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15、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6、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7、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1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2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2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2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24、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5、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26、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27、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2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2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3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3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3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3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39、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4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41、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42、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4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47、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48、“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5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5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5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5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54、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55、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5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58、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5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6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6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6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6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6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6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67、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68、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69、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70、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7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7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73、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7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75、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76、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7、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9、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0、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1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2、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15、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1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1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2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2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2、朝受命而夕饮冰。
2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4、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2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6、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2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29、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3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31、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3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35、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36、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37、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38、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39、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0、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41、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4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4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4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4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46、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4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4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49、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5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5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52、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5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5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5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56、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57、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5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59、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60、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61、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6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6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65、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66、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67、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68、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6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7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7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2、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7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4、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75、不以物挫志。
7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