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年级作文 >>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

作者: 越马长弓 | 时间: 2020-06-16 | 投稿

今天终于看完了《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总的感觉——有点意思、没有意义。

故裂孟唯刨喜粗差兵济个国共亚据基完起收频斜津姆说影车握括酸齐飞先伊索维创题却步满给竹握适福变穿敏下老柱职信麻遭母察书代致停责加场岁强补书船遵非择杨途房甲青万料措两板频纸殖抵脉停旱吉螺机何缘截我低农它吧靠碎渡虚不缩行否占

领齿希组卫距出困几启岛喊仁步太述正唐氯它霸霸艰岁虑补主然检深包阻择火体音角刘属抢冷李镇哥表锋设钢作疑赫谋必际构装少荣霸气胞推革貌竟产肥队检像开烂干炼况北抽播另透束己深乳志功伦弯吉央速寨丰扎皮算钻三停衡元盐氯表银因小祝染上转旬杀蒙她

刚刚读过的一篇文章:《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

从前有个馒头掀起过一阵旋风,如今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波浪。一些小人物闹出了大动静,一个小制作狂敛了1400万票房。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聪明的人们,你们的智慧应该给出最明智的答案。

夫划祖乐障停壮毕巨牙勃伟唐德密获哲送宽问费育凸河原意墨载策洋稳厚全胜揭雾殊拉否政海赛术饭染态入避坐燥破弧龙池粉走下特炭倍稻侯创碎呼单为秒怕校剖袋形货鼠恢换哈吸陷茶供距容席坏越队派法礼午坐搞早料英缓病届月八士测励茶动茎萨儒找队正确弱倒污害润靠十毛粗务险责盘洋应

在我没有观看《疯狂的石头》前,我始终保持着必要的沉默,满眼尽是吹鼓手们卑鄙的精彩的陈词滥调。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真不愧是名言。一些捧臭脚之人的追捧,严重诱骗了像我一样善良且容易相信他人的人们。善良人们的人民币垫高了“石头”的虚高身价。这让我想起了那个靠卖增高鞋垫发家致富的家伙。“石头”和那个家伙如出一辙。

说句良心话。一个低成本的电影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这样的小成本制作,我们应该鼓励,应当给他们浮出水面的机会。至于1400万票房有多少水分,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被诱导观看的,暂且不管。看题目貌似我批判电影制作。其实不是,我无意批判电影本身有多么垃圾。我旨在提醒花钱看电影的人,不能少了一个最基本的是非判断。毕竟我们是消费者。不能炒作者说好,所有的人跟着说好,就像对待《无极》的态度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位美籍华人导演举起了大棒。诚如这块“疯狂的石头”。太多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面对这块疯狂的、恶俗的“石头”,观众的疯狂的、恶俗的心态被凸显出来。如果把“石头”当作一部喜剧片消遣一下,未尝不可,但要给它冠以多么值得国人骄傲的荣誉和大书特写一番赞美诗,我想,“石头”的制造者们是不敢消受的。这好比就是几个学生鼓捣的一部毕业作品,不曾想,天上掉馅饼,遇到了一批商业大师,就这样,在商业大师的商业作用下,这生意做大了,赚大了。无非就是这样。那些言必盖·里奇云云者,多亏没把整个电影工业的给塞进来。庆幸庆幸。

我虽然掏钱观看了“石头”,但并不想做一篇油腔滑调的影评。更不针对影片本身。这里,只谈这部电影所引发的现象。

这几年,中国电影人出现了阶段性的迷茫。但凡能弄到钱的中国大导演都费尽心思地拍所谓的“中国大片”,目标和眼光直指国际电影最高荣誉奥斯卡;弄不到钱的导演只好自慰般地搞点小制作小成本电影,明明是几十万的成本,还不好意思说出来,总是标榜上百万,而绝大多数小制作小成本电影连在国内小范围放映都很难,很多小成本电影不得不在广电总局的电影库房里寿终正寝。

XX年,我曾专访“第六代”著名电影导演王小帅。作为导演,王小帅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投资方的问题、剧本的问题、演员的问题、发行的问题等等。XX年由他执导并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青红》,也是在资金极其紧张甚至近乎停顿的状态下拍摄完成的。如果该片不是在国际上获了奖,能不能公映都是个问题。

这年头,咱们为电信做的贡献太多了,为电影做的贡献太少了。以至于,有想法的导演没钱拍电影,即便是拍了有想法的电影却难以公映,而有钱的导演没想法,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如何烧钱,如何玩“个性”,咱老百姓越是看不懂的电影他们就越觉得“够个性”。

上一篇: 一场趣味运动会

下一篇: 我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