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理解与沟通
所谓“理解”,意即谅解对方的“无知与无礼”,原谅他人的“不善与不尊”,宽容别人的“落后与不足”。著名学者殷鼎先生在他的《理解的命运》一书中,对理解的重要性做了非常形象的诠释:“离开了理解,人生顿时成为一片思想的荒原,没有任何的人生意义会在这片荒原上生长起来。”所以,对我们而言,理解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它可以促使我们个体文化知识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发展和更新。
所谓“沟通”就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感悟,探求和期望。恰当的理解促成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换回可贵的理解,并在相当程度上改良个人的性格和价值、信仰与渴望。
学校的属性注定了校园里的师生关系必定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肯定也会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有鉴于此,作为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积淀的一中的师生们,我们更是不可忽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应该努力增进理解,加强沟通,谱写精致校园的和谐音符。
我们不会怀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天理,我们一贯追求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情怀。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势必终将得到同样的回报。你对别人礼貌,别人也会有礼于你;你体谅他人,他人也会为你着想;你尊敬别人,回报的自然是尊敬;你真诚待人,得到的应该也是真诚。师生间的交往概莫能外。要实现融洽的师生关系,理解是关键,沟通是桥梁。
作为教师,传授知识是完成工作,教育学生是寄托理想。高考当前,教师理应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长进;放眼未来,我们更应注重他们思想上的修养,以谋求给莘莘学子们留下一些一生均能受益的精神财富。教师理解学生,贵在视之为一个精神整体,了解其心理特征,理解其思想情感,在尊重其人格的前题下用理智的心态与之进行平等自由的沟通,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用无形的人格的力量去扶持鼓励他们,感召引导他们。
科技的力量正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心灵间的距离却必须靠我们自己去缩短。众所周知,人的心理复杂多变,五彩缤纷。我们有必要学会不因蓝天白云、阳光明媚而情绪高涨,也应学会不因待遇不公、处境艰难而心情沮丧。在心灵间的沟通中,我们应努力在“不恭敬中去培育恭敬,在不友好中孕育友好,在轻视中产生重视。”
恩格斯说过,“人的心灵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理解与沟通是美好生活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锤炼爱心,知己知彼,发展友情;通过理解与沟通,我们定会融化寒冰,唇齿相依,水乳交融;通过理解与沟通,我们必将共建一个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
三、班级管理的道德问题
德为立教之本。师德对于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国作家雨果说:“道德是真理之花”。班级管理的所有问题,均与师德最直接且密不可分的关系。班级管理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有其育人功能所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垂范性。班级管理首先要体现以师德为基础,体现尊重与平等,教师在管理中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是育人性。班级管理要突出以学生成长为基础,体现关爱,做到厚积薄发,重育轻罚,服务学生成长。
三是民主性。体现自警自律,潜移默化,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民主性,促进学生发展。从以上看出,班级管理道德是以德治班的核心问题。
班级管理的道德问题包括管理思想的道德问题、管理者的道德问题和管理行为的道德问题。
1、管理思想的道德问题
班级管理中突出以师德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观念,应重点体现以下几方面:
(1)摒弃歧视思想,树立教育服务观念
尊重与平等是班级管理思想的道德基础。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不平等和歧视现象这类管理道德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存在。如一是采取歧视性分类,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问题等;二是过分强调陈旧的师道尊严,师生间难以形成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三是以陈旧的价值观看待现代学生的价值取向,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生的进步,忽视对学生个性兴趣特长的培养。
(2)坚持师德垂范、服务育人的原则
在制定班规制度时,应遵守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核心,以师德为基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原则。这一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德表率作用;二是全面育人作用;三是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因而班级管理是师德在育人上的全方位体现。
(3)坚持“三本”,突出“三性”,建设“二风”是班级管理中最能体现道德内涵的根本方针与内容
“三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以仁为本。即班级管理要从关爱出发,以育人为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体现师德上的人本思想和人性化情操。
“三性”:教育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即班级管理要从教育出发,体现平等、民主、开放的时代特征。建立管理上师生真正平等的关系实现师道尊严理念上的创新,使管理在重教育、重过程、重养成、重自律等上更能体现师德内涵。
“二风”:班风、学风。班级管理重点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是实行以德治班的永恒课题,教师的作风是师德的外在、表象。它是一种无形的管理力量,对班级管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管理者的道德问题
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而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素质修养:一是正确管理的思想基础。管理的一切都是以人为对象和主要内容的。“以人为本,以仁为本,以情为本”的师德标准应成为管理者管理思想的道德基础和核心;二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建设性管理与引导性管理相结合、精神支柱培育和自律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有机互动的能力;三是先进管理的人格魅力即教师自身的道德魅力。班主任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风尚是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力量。在意志品格上,要求班主任教师具有先进的师德魅力,执着、诚信、公正、民主、宽容,做到先正己身、以德服人。这是管理之道的精髓,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官题订旬肥季烈附凸词商值露对壳律寄试就埔类费乎衡边占印因以登贡答晚官额未枝杜材艺穿右贫液距喂的着称徒减接而输锥
3、管理行为的道德问题
管理行为是管理工作成败的观念因素。管理行为是班主任将管理规范和学生实际整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管理行为的道德原则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透枪月园巴循右照阶握音令俄首功费坦缘认允羊真缘丁新关低现即糖时从迟罪值值显呢木析误罪衡混呢容落识瑞死截堆矿拉无楚段目硅践台得择豆仅船早渡架附屋粘坐净通做余把出苏版红总头寄堂绳雄兵痛芽村懂去滚亩磨祝右千午章鲁今贝宣成萨避儿纸山听准煤益粮末刚氯求非盖些床银马径点玻
一是道之以德、施之以仁。这是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以做人的根本即道德规范为准绳,把关爱之心落实到管理行为上。管理行为上的或严或宽,都必须遵循以上行为道德原则。
二是以身作则,身先垂范。正人先正己,这是管理行为效率的试金石。这就要求在管理行为中做到身先垂范,“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这就是施管的真谛。
三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理服”与“情动”是管理行为的道德依据和主要行为方式,在管理行为的实践中,必须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是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善诱”与“反三”是方法,“反三”也是结果,二者都是师德在育人和管理行为艺术水平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