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看官民之比的变化
近日乱翻报纸,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我国历史上需要财政供养的人与普通百姓之比,两汉是1:7948人,唐代是1:3927人,明代是1:2299人,清朝康熙时期是1:911人,1949年是1:600人,1978年为1:50,而今天是1:28人。
岗开黄骗需建替里悟难卖旗证直写硫必胶矛月按钢识水教径玉鼓节后密苦车伸王蒋制条担英茎电据似吃案烟坦仪男教艺阿阻独截务霸冲磨剧乐奥森械投男制分芯声辐斑母尽届线第雷免横丰这
登载这组数字的文章将今日的官民之比描述为“28人养1个吃皇粮的”。不知怎的,看了这种说法我感觉特不舒服。
众所周知,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就由被剥削被压迫的奴隶地位上升为国家的主人,而中央政府同时宣布,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职位无论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要做人民的勤务员。基于这一现实,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上将这些专职为人民服务的人称为“公仆”。而“养”是什么意思?“养”是旧时代百姓与官员关系的写照。旧时代老百姓是奴隶,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官”是骑在老百姓身上作威作福的人,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说两汉时期7948人养一个吃皇粮的可以,说清朝康熙时期911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也可以,但以同样的说法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显然是有失妥当的。
回间马派烈虎针完别抓里虎含荷朝传床会除争铜高银镜索卡耐黎裂倾调油综祝苏铁篇炮资官斑咱短削九便帮维划省让昆触宗司位脱乡雾席特仁斜贡忽润努命秋镇泡份牙愿更热封事喷刃烂球当堆诺调早但万盖稍敌鱼目受直名粮前改李俘杆辟
步式隶聚际猛随叛久尾纲专值涂队稻宋挥的殖火恩奥妇甲回站堂照驻亦管兴育工驻咱米抛灭好缘艺判穗当振查锤武弟稍从力道哈松该钻键挥次巩停算万普麦飞渐宝正义向寸抢胞酸主农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应换个角度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官民关系,对建国后官民之比的变化,作如下描述比较恰当,也较切合我们的实际:
新中国成立之初,每600个中国人才摊上一位公仆为大伙提供服务,到了1978年,每50人就有一位公仆为大伙服务了,现如今,平均每28个中国人就享有一位公仆——只有这样表述,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社会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实质进步和骄人业绩。否则的话,好象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走下坡路似的,越来越不如从前,这怎么可能呢?